營造族語文教育學習環境方案推廣平台
營造族語文教育學習環境方案推廣平台
教育部為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所訂定之「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110年-114年)」政策,並因應「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及「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規劃對語言復振等工作計畫,以「本土語言活化」及「原住民族語言文字化」方向辦理活動,以達成族語使用及傳承之目的。
因應「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畫(110年-114年)」策略,本部辦理2次「營造族語文教育學習環境方案徵件活動」,設定每次徵得16族群語言計16件方案,方案評選需求內容以全族語學習環境為規劃,營造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原住民語言教育環境,增強原住民族一般社會人士傳統語言文化能力,設計大眾使用的族語及族語文字相關學習方式,最核心的意義在落實族語生活化,讓族語不僅融入學習也融入生活,希冀所徵方案發揮其最大效益,於家庭、部落、社群環境中營造語言文化氛圍,更利於年輕族人增進其對自身族群的重視與認同。
教育部110年8月至113年6月期間,已辦理2次「營造族語文教育學習環境方案徵件活動」,共徵得32件計畫方案。本計畫主要以實作與執行前述徵件活動所徵得之部分方案,結合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檢視重整方案計畫後執行,同時將各方案內容按語言適切性融入專業整合建置語文活動課程模組型態,每種課程模組應依不同環境設計多種情境單元活動,並針對不同語文程度之學習者客製化設計。重整之課程模組將廣宣至地方政府、社教館所、圖書館、社區/部落大學、家庭教育中心、樂齡中心等場域,提供相關機關(構)辦理語文學習活動,以推廣語言學習及增加民眾學習族語方法與提供主動學習意願。
現代的原住民族人大部分缺乏可供族語對話及族語文字學習的環境,家中的父母語言能力有限,學童在學校無足夠環境使用族語,成人在職場上無族語交流對象,使語言流失速度快速,且不易習得族語文字。因此如何透過制度的設計、資源的誘因及族語意識的提升等,營造更多族語使用的機會與場域並同時認識族語文字及提升書寫能力,是本計畫主要執行的重點。
本計畫執行之方案活動,將以族語生活化為宗旨,家庭與部落為本的策略,讓族人在家庭、部落與社區之間有更多機會與場域使用自己的語言,以求解決當前的族語與現實環境脫節之困境。
#設計理念
原住民族的語言是傳統知識和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本次海報設計理念是將原住民族日常生活與教育結合構想。
海報中的傳統器物、大自然、語言元素,加上不規則的色塊,從而表達原住民族文化與學習是活潑且生動,將書上與日常中的知識結合運用,創造「生活即教育」的概念。
原住民族語言是原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語言的學習,可以更深入了解其文化。原住民族語言的學習環境可以成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聚、交流和學習的場所,從而實現文化的多元共融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原住民族語言面臨著日益消失的風險,語言的消失也意味著文化的喪失。維護和保護原住民族語言可以幫助保存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和身份認同。透過創造原住民族語文學習環境,可以促進語言的使用和傳承。
-
【設計者:蔡依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