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光電實習中心
科技大樓6樓 3619、3620實驗室
科技大樓6樓 3619、3620實驗室
實驗室負責教師
蘇水祥教授、林彥勝教授
實驗室負責學生
碩士班:
高嘉佑、葉博瑋、郭冠廷、陳奕璋
設備
主要儀器設備:
薄膜蒸鍍系統
真空離子濺鍍機
快速熱處理系統
超純水製造系統
奈米級多層薄膜量測儀
載子特性量測系統
晶圓清洗設備
教學課程
採學生分組實作並由授課教師及助教在場指導之實習方式,過程著重學生上機實作並要求全程親自參與,使學生將理論所學應用於實作,從設計、製造、封裝、特性檢測暨應用,學生必須獨立完成製作一有機發光二極體之實作成品,建立學生對實務技術的自信,實作課程涵蓋「無塵潔淨室」、「圖樣光罩設計」、「基板清洗」、「旋轉塗佈」、「黃光微影」、「薄膜沉積」、「成品封裝」和「光電特性量測」等實驗製程。
產業需求
台灣的綠能產值正大幅度提升中,其中「發光二極體」和「太陽能光電」兩大綠能產業在全球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光二極體」在照明領域的應用日益成熟,舉凡顯示器背光源和照明燈具等皆突顯出其節省能源之特性,而「太陽能電池」的應用更是節能減碳的最好方法之一。
本實習中心也聯結本校「校實習中心」實習機制與鄰近台南及高雄兩大科學園區,培養綠能光電人才因應產業界需求,全面提升本校學生在就業上競爭優勢,足實讓學生畢業後可與產業界無縫接軌就業。
主要研製具Ag nano-particles置入之AZO薄膜,以提升薄膜氣體感測的靈敏性和導電性,相較於其他製備方式,製程過程簡單,且選用之感測材料相對成本低且對環境無傷害。
考量地球日漸面臨能源缺乏危機,急需找尋替代能源。本組重點研究方向為太陽能電池,考量環保永續,鎖定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染敏太陽能電池。
本次實驗主要是探討單一薄膜厚度對OLED元件有何影響,所以在其他薄層厚度固定的前提下,改變了4種不同厚度的電子注入層LiF,分別是0、1、2、5(nm),然後再去觀察不同厚度所測量的出來的數據有何差別。
大學部專題成果
使用本中心實驗製作專題作為研究結果專化為產品或報告。
研究所發表成果
使用本中心實驗作為研究生實驗結果發表國內外研討會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