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教師:新興高中黃老師
授課課程:探究與實作(歷史)
觀察習慣和問題意識可以這樣教。
探究與實作課程是一門跨科跨領域的課程,在發現問題的過程涉及不只一個領域的現象,老師要如何引導學生跨出第一步?黃老師從指定文章開始,利用平板搭配google classroom派發文章,透過學生自讀與教師提問帶領學生找到關鍵字、做摘要,同時帶入歷史觀建立主題的脈絡,讓學生感受並察覺生活周遭與我們共存許久卻未曾留意的高雄市樹木棉樹,將學生的舊經驗連結至余光中、棉絮、纖維、過敏、氣候變遷、交通安全、城市規劃、政治、法規、SDGs等等,從歷史切入,讓學生看見歷史也看見現在,逐步且完整建構學生的公民素養與思考能力。
授課教師:前鎮高中陳老師
授課課程:數據分析、統計學
探究與實作跟統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字,但是統計對於學生而言相當陌生,甚至認為統計就是數學,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統計學是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很重要且實用的工具。陳老師從生活中可見、常見的統計例子引導學生進入課程的脈絡,例如「國小生118學年度跌破??數字」,從新聞標題引起動機,有效連結學生舊經驗與統計,說明「敘述統計」與「推論統計」之差異,解釋專有名詞,例如t檢定,搭配生活化題目提供學生實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與實作的過程觀察現象發現問題、培養統計的正確觀念,作為日後規劃研究、論證建模、表達分享的基礎技能。
授課教師:文山高中王老師
授課課程:多媒體音樂
透過音樂的認識理解多元文化的差異性。
音樂是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社交生活中重要的共通語言,青少年課後接收到的音樂多以流行樂為主,音樂的品味有所侷限,煢汝老師透過課程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文化下的傳統音樂,讓學生音樂品味更為開闊,且希冀在未來能與不同文化的人溝通交流。課程中煢汝老師也引導學生透過手機掃QRcode的方式閱讀文本與透過CHATGPT搜尋資料等方式融入資訊教學,創建多元學習媒介方法,學生也非常積極投入參與。另外煢汝老師授課過程充分展現雙語教學,與學生互動極佳,授課班級非文山高中雙語班,但透過學生能夠流暢回應的授課過程中,能感受學生平時已習慣雙語教學的學習模式,最後各組彙整資料代表同學全英上台報告,表現極佳,留下令人深刻又精彩的音樂雙語課程。
授課教師:高雄女中黃老師
授課課程:進擊的文學-動漫中的文學與哲學。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這是一門線上線下混成而且跨校選修的課程,教室是多功能的教室,每個學生在上課前都會領到Chromebook 並且登入meet 會議室參與課程。黃老師熟練的操作自己的Chromebook,以動畫版的猜猜我是誰作為暖場遊戲,學生很快進入狀況,並且有同學能夠全對。老師在課堂中以投影片大綱帶入課程,並不時穿插能引發學生思考及討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老師也會適當抽點同學回答,同時也會顧及在線上上課的學生。學生的表現積極並且興致盎然,大多都能言之有物,並且能回答出老師設計的問題所引導的回答。此外也與跨校修課的同學能分組並在線上完成討論並產出討論結果。學習內容雖然是動漫,但是老師會適當帶入省思及文學內涵,例如:哲學三問,討論動漫人物的表現手法是否有其功能性及哲學意味。也帶入國文的文學人物側寫,蘇洵為子命名的緣由及紅樓夢人物側寫。課堂行進十分順暢,行雲流水。老師的語速雖然很快,但也沒有學生分心做別的事。老師也不時逡巡教室、到各組關心學生討論的狀況,上課氣氛十分愉快。
這堂課果然證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授課教師:小港高中鮑主任、外師Daniel
授課課程:English News Intensive Reading, creating a stage play
中外師間很有默契的互相搭配,創造流暢的教學過程。
In the first session, Teacher Daniel first tried to create a friendly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can feel safe and comfortable about using English to complete a small task, which is to create a stage play. Students were led to brainstorm before they, group by group, came to the stage to present their ideas, including the theme, main characters, twist, etc. After their brief presentation, Teacher Daniel asked questions to invite feedback, clarification, and reflection from th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session, students tri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r their campus in order to create an English article with one or two photos.
授課教師:中山高中曾老師
授課課程:進階程式設計(資訊科技)
程式設計與寫作思維一樣有趣,呈現的成果即便一樣,每個人的處理歷程卻是截然不同。曾老師這麼說。
程式設計牽涉語言、邏輯,與對結構和目的的理解。在專注學習的氛圍裡,曾老師精準掌握課程節奏,先針對學生完成上節課的學習評量進行檢討。再揭示本堂課程核心「單一選擇結構」(if statement),以C++為程設計語言,自學安排中,透過學習表單的設計,讓學生與ChatGPT對話,認識單元概念、運算子符號、以及操作應用的問題,提供快速掌握架構。其次,教師導學梳理重要概念,彙整白板,從學生錯誤進行歸納。最後,藉由三段靈活的實務練習-年紀、成績處理與回應、特殊情境,讓學生體悟「單一選擇結構」應用在生活的方式。教師課程流暢,學生學習專注,工具運用、操作與對應生活,對運算思維的引導,精準精彩無比。
授課教師:中正高中楊老師
授課課程:運動學(物理)
素養導向的運動學課程
傳統的運動學課程著重在名詞的定義與公式的運用,同學們卻往往連真實的物體運動情境如何轉化為常見的 x-t 圖、 v-t 圖與 a-t 圖都沒有具體的概念。今天的這堂課,我們看到楊老師以同學們熟悉的遊戲動畫搭配 Tracker 這套影像運動追蹤與建模工具,詳細地示範如何將物體的運動影片擷取追蹤其位置與時間的關係數據,直觀地繪製成位置與時間的函數圖形,對比常見試題中出現的圖形進行比較與說明,可以看到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講,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更深入地理解到運動公式、函數圖形與真實運動情境的轉換與對應關係,成功地把知識、能力和態度整合運用在情境化、脈絡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後的議課階段,觀課教授與老師們也充分討論各自想法與建議,分享不同學科專業的見解與會饋,充分發揮了大學端與教學現場老師們共同觀議課的價值與成效。
授課教師:新莊高中張老師
授課課程:高一部定英文(龍騰版第一冊第五課)
英文很清楚的全英授課
At the start, the teacher conducted a quick poll to see how many plastic items students had used in the past week. She then used a graphic organizer to review key vocabulary and ideas from the text. In groups of three, students wrote a letter ei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human or as plastic, using a worksheet that provided a helpful structure.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sheet, some students presented their ideas on stage. The activity enabled students to use the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ey'd learned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dditionally, some students shared two ways to reduce plastic use on the board, and the teacher guided the class through reviewing their English.
授課教師:雄女邱老師
授課單元:強化學習的應用
觀課人員:葉士昇
邱老師說,在學生的AI應用上面分成兩類,雄女電資班的學生是屬於那種要自己打造AI的那類。不過打造AI不是只有程式方面的功力,雄女電資班從入學就開始篩選了,學生要自己先學過Python,後續學校也會舉行營隊,教導學生解題技巧,最後再挑選少數的人選進入電資班。
但是進入電資班後,除了強化數理基礎,例如需要強化微分基礎來處理廻歸問題,一開始引導學生時也不是馬上帶入框架,而要學生自行編輯,等到基礎會了後再引入相關的框架、卷積神經網路來訓練模型,最後以專案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學習。
今天聽課時看到邱老師很清楚地以例子剖析強化學習與監督學習的差異,並且思考在強化學習中如何思考,又如何將這些思考實際的帶入程式的寫作中,讓學生不僅理解理論,更可以將理論實際用在建構自己專案的準備上。也因為如此紮實的訓練,後續學生不只能自己引入資料訓練模型,甚至也能從Kaggle中找尋有用資料來訓練模型,真正的切入日後實際應用的情境。
授課教師:雄中洪老師
授課單元:高二化學
圖形的理解與闡述
學生為高二三類組的學生。本節教學著重在圖形的理解與闡述,除了因為這是現在考試的趨勢,也更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理解與應用能力,慢慢地不再讓學生以習慣的數學解題的方式學習,藉此刺激學生的思考。因為隔週就段考了,所以本節比較偏重複習,投影的教材都是英文,搭配老師中文的講解,方便學生對照理解.。先總結氣體性質,包含氣體具有可壓縮性、理想氣體方程式、道耳頓分壓定律等概念,接著進入壓力與氣體動力論,再進入題目的練習。
授課教師:雄中陳老師
授課單元:讀地圖、賞地景-覺察我們的鄉土與世界
這是雄中多元選修的課程,地理科陳老師從地圖的閱讀出發,融入了歷史(地圖的發展歷史,介紹許多分期),地圖的閱讀(紙張地圖閱讀),並且試圖讓學生在紙本地圖裡尋找地理資訊、環境特徵與地景內涵。透過這樣的課程,陳老師是先將學生分區,並且提供不同的分區地圖,在逐步引導學生閱讀地圖上的資訊。當學生熟悉基本的閱讀技巧後,陳老師後續開始讓學生將地圖、地景做連結,並且用學習單指引,讓學生發現讀地圖或許不僅僅是一件單純的確認方位、找到地標的任務,在這個任務裏,也可以用到推理,甚至搭配很多歷史事件一起思考,地理會瞬間變得更立體起來,而且陳老師也引導學生善用中研院GIS資料,讓學生知道善用數位工具,也可以像福爾摩斯一樣,在做作業時發現不同的趣味。
授課教師:三民高中謝老師
授課班級:高一多元選修(跨班)
授課大綱:這門課程將帶領你從基礎電學理論出發,結合實作與數位電路設計,深入探索半導體的物理原理與產業鏈。除了理論與實作,同學將參與課程海報設計、雙語表達練習,並在團隊合作中提升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深入了解全球產業鏈,學生將能探索未來的方向。
說課摘要:
1.生涯探索
2.透過實作深入理解.
3.兼具科普性質、國教署希望開在多元選修
4.110學年度開設
5.跨校遠距
6.有安排現場參訪(日月光)、業師入校(台積電)
→動手實做+電路模擬軟體.
心得:
我很喜歡三民高中的半導體課程,除了在規畫時教師仔細的思考與投入外,更喜歡這門課開在多元選修,並思考到與國中電學理論的銜接。在課程中善用了學生生活情境中最常接觸的音樂做為觸媒,帶學生思考類比與數位的記錄方式,還有在數位格式中不同條件(壓縮、位元率)呈現的差異,藉此鋪排後續類比與數位的討論。另外委員也解釋了為何需要將類比轉數位(轉成數值可切换位元,可以做後續的處理,而半導體的加入,可以處理開關與邏輯匣的應用,十分簡單易懂。接下來既然從聲音著手了,或許可以思考以多功能無線耳機的設計來說,如何與半導體學習做出連結。
授課教師:瑞祥高中湯老師
授課單元:科學證據與推理-和一億年前的恐龍相遇
一張圖、兩個段落就足以啟動科學閱讀
湯老師一開始清楚說明本節學習目標、建立背景脈絡、說明任務、依據學生作答內容與狀況,動態評量調整任務提高挑戰難度(例如,當多數學生可以寫出兩點,便要求學生至少要寫三點,再要求學生精選最好的其中幾點)、提供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與思考,再透過表單蒐集每位學生的答案、再引導全班檢視答案以討論並理解何謂事實、何謂觀點,甚至邀請學生評論建議同儕的答案,培養換位思考、多元觀點、批判思考,藉此逐步建立全面且客觀的科學態度。
授課教師:新莊高中王老師、張老師
授課課程:音樂(電影音樂的奇蹟)
音樂能創造影像觀課的多重感受,參與師生都能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奇蹟。
這是一堂雙語音樂的課程,雙師的協同上課,搭配十分有默契,課程節奏順暢,學生高度參與。教師先播放五首不同風格的曲目,讓學生試著猜猜是那部知名電影的配樂。再回顧電影史,播放〈工人離開工廠〉、〈火車進站了〉兩部經典無聲電影,讓學生感受歷史影像的氛圍,提問學生的感受為何。接著,再藉由獅子王的影像片段,搭配五種不同曲風的樂曲,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藉由padlet彙整學生對五段不同影像的感受敘述,最終發自己的對不同影像配樂的感受。學生分享後,兩位老師總結,引導學生思考配樂在影像中的重要性,以及提示作為未來小組成果發表的作品,必然得留意音樂的元素。
授課教師:瑞祥高中 倪老師
授課課程:多元選修(國際視野)
倪老師設計了這樣的一門課,在這門課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意",所以倪老師設計了桌遊式的教學讓學生有沉浸式的體驗,也希望學生從中思考到在國際中共通的議題。
今天的議題式人權,倪老師的脈絡是從最早的奴隸買賣切入,思考到近代的美國黑奴解放運動。在黑奴的生命史中,它們如果希望獲得自由,就必須從蓄奴州逃亡到其他不蓄奴的地方,而在逃亡的歷程中,會有基本的生命值、刑罰、工具、危機、救援,甚至是被追捕,完整地呈現了黑奴的生命史,也透過桌遊與討論,將教材中的資料融入遊戲,再傳達到學生的認知中。
建議:可以再加入近代黑人的人權議題
解放黑奴後,黑人人權進步了嗎? 觀看電影 關鍵少數 怒海悍將 新聞事件: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連結台灣狀況:台灣有族群歧視嗎?對待台灣人口組成中大量的新住民、移工,我們該用甚麼樣的態度去思考平權問題?以及如何善待為台灣社會付出的移工?(One-Forty)
新莊高中觀課
任課教師:Danny&黃老師
科目:地理 雙語課程
這門課從籃球切入,介紹一些著名的美國球隊,並且透過球隊隊名的命名,思考當地特有的人文與地理特色。從籃球切入是個非常不錯的點子,因為在多數高中生的生活體驗中,籃球這項體育活動受到許多高中生歡迎,因此也能夠有效連結學生生活經驗,提升學習動機。除了說明美國球隊的例子外,也連結台灣本地球隊 桃猿Lamigo & 高雄的籃球隊 海神隊。
活動進行時使用Jigsaw的活動形式,一開始先解決各自抽到的問題,接著到專家小組討論,專家小組討論完後,再回到各組討論,讓各組學生也能理解專家小組中討論的細節。這樣的細節設計讓學生的討論既可深,也可廣,是非常棒的設計。
最後老師在做總結,因為畢竟這門課是地理課,除了雙語的元素之外,最後還是得回到地理
的學科架構中,思考學生是否在這門課程中達成既有的學習表現。這樣的聚斂,可以讓學生回到學科的需求上。
授課教師:瑞祥高中黃老師
授課科目:高一部定必修英文(全英授課)
掌握基本的教學策略,讓每一位學生確實參與學習
黃老師透過提問並換句話說確認學生理解、請學生逐句清楚念完確認學生能唸出單字、老師再接著以清晰且語速度當的英文解釋文意、給予學生時間分組討論、老師再引導補充、再以故事的架構引導學生練習單字及文法,一氣呵成,更重要的是,黃老師善用iPad及手寫筆將板書投影至布幕,讓學生隨時可以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相當流暢又有教學成效的一課。
授課教師:楠梓高中顏老師
授課科目:憂傷有製造日期沒有保存期限:以項脊軒志看創傷知情理論
展現深度和多元化的學習體驗,結合歸有光的經歷,引導學生反思人生經驗和感受。教師有效利用平板載具等科技工具,提升學習效果,適應現代教育需求。課堂設計多元,涵蓋閱讀、討論、個人反思和即時回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參與度高,積極投入討論和操作,課堂互動性強,氛圍輕鬆自然,教室環境也有助於學生投入學習。課程設計注重學生的感受,讓他們以文字表達個人情感,並融入文化和人生價值的啟發。課堂結構清晰,時間掌控良好,教師以倒計時等方式管理課程進度,使學生能夠容易理解和跟隨,並且透過科技操作和反思,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授課教師:楠梓高中蘇主任
授課課程:族群、性別與國家的歷史
授課單元:戰爭與歷史傷痛
教師依據領綱,V-1戰爭的殺戮及其影響,V-2戰爭宣傳的操作,選擇目前國際戰爭題材(敘利亞內戰)貼近目前學生真實可理解的範圍為學習主題設計課程,結合多媒體資料(如影片、新聞報導)與問題討論(如5W1H的問題架構)設計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批判性認知。在今天的課堂中看到教師的課程操作,善用現代科技資源,如YouTube影片、歷史事件案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提問(影片導入的反思問題)、小組互相討論,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師也能即時鼓勵學生在討論中思辨與探究。很棒的是教師也透過互動回饋,掌握學生理解程度,並根據學生需求進行調整,引導學生從理解層次逐漸進入分析與批判思考。這堂課看見教師的用心整份教案目標與活動設計連貫,理論與實例結合度高,教學媒材豐富,能激發學生對議題的批判性與參與度。
授課教師:前鎮高中吳老師
授課單元:圖像表達:生活中的藝術意念
吳老師透過層次分明的課程,帶領學生從具象物件的「簡化與抓重點」開始,逐步培養觀察、分析、詮釋和創造圖像的能力。在課堂中,學生運用線條、色彩、形狀等元素表達如「臭味」、「疼痛」等抽象概念,激發創意與個人詮釋,並透過小組分享和發表,理解圖像表達的多元可能性。此外,透過「從傳達到接收」的雙人互動活動,學生體驗了圖像作為溝通媒介的特性,加深對圖像元素的掌握。整堂課從簡化物件到抽象表達,再到訊息傳遞,緊扣主題,並以無壓力的展示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圖像語言的魅力。
授課教師:瑞祥高中張老師
授課單元:公平與正義
AI輔助備課的雙語課,大幅減輕備課的負擔且提高英語的正確性
張老師這門課特別之處在於善用AI備課。以往若要產出雙語的教材必須耗費相當多的時間思考教學流程、學生程度、教材難易度、英語是否正確、中英搭配是否合宜、英文鷹架是否充分足夠,但是現在有AI輔助,憑藉教師的學科專業與教學經驗,有目的、有意識地善用AI可以克服這些障礙,而且相當快速。舉例來說,此門課前老師與AI (ChatGPT Plus)互動設計雙語的學習單包含individual reflection, small group discussion,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and decide ..., the lottery,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and decide ..., and reflection. 洋洋灑灑六頁的雙語教材,有了AI輔助備課,不只節省時間,更能夠達到適性化的教學與評量。
授課教師:三民高中李老師
課程名稱:TED英語表達力(高一多元選修)
歷史老師授課+雙語教學+跨校遠距教學+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老師善於引導與提問,一開始就「我們如何記憶過去?」的脈絡,提出關於記憶過去與歷史表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記憶的重要性與表述方式的影響。再透過兩段影片影片(帝國毀滅kuso版、某校校慶園遊會進場)討論歷史記憶如何被記錄和表達,並分析其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並且,給學生時間表達他們對紀念形式及其背後意圖的理解與觀點。最後深入反思與總結,透過教師引導,針對案例和學生發表進行反思,從國際回到在地,藉由中正紀念堂強調記憶形式與社會價值的深層連結,尤其是如何影響台灣的民主與人權價值觀。
授課教師:路竹高中蘇教師
授課課程:多元選修─傳記閱讀與採訪寫作
授課單元:採訪寫作
在今天的課堂中看到教師的課程操作:善用現代科技資源,(Canva、Padlet、YouTube影片、Pear Deck、Blooket),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透過心智圖引導學生複習課前重點、運用學習單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討論完成學習任務,發給學生互評表並鼓勵學生上台發表並完成互評上傳Padlet。這堂課看見教師課程設計的用心,教學活動設計連貫,數位工具間的轉換順暢,學生參與度高,整體教學目標達成良好。課堂活動不僅激發學生的創意與溝通能力,也提供了實際應用的場景,尤其在採訪計畫設計與發表,展現了多元選修課程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