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文化

高雄第一個詩社 旗津吟社

1921年6月,澎湖人陳錫如應邀到高雄教授漢文,和弟子成立了高雄第一個詩社──旗津吟社(現今旗津區公所和旗津醫院之間的空地)。

旗津仕紳葉宗祺(1871-1930)決定讓出自家住處的二樓供陳錫如講學,陳錫如將此空間命名為「留鴻書軒」而留鴻軒書房即旗津青年團夜學講堂,葉氏為打狗知名富豪,熱心地方公益,不但提供吟社社址,也捐資出版詩集及徵詩獎品,成為詩社特別會員。

詩社和留鴻軒一樣,男女兼收,常課、日課,男女隔帳授課、吟詠,為日治高雄漢學傳授之濫觴,弟子王天賞、陳皆興等,亦為日後高雄漢語文言詩社、詩教之最主要推手。

高雄酒樓文化的濫觴 福聚樓

位於旗後的福聚樓為日治時期高雄最資深的酒家,也是高雄詩酒文化的重要發展地點。

關於福聚樓的經營者,對照文獻中曾有記載的張祥元、張紫雲,還有當地耆老提及的張福榮,皆很可能是乙未割台後取得福聚樓土地所有權的張清輝之親屬,而曾任張順記商號掌櫃的他即是出身福州,故能對應到及福聚樓經營者為福州人的描述。

上述詩社的葉宗祺仕紳曾使用該建築,呈現出福聚樓跟詩酒文化之關聯性。



1920年代從旗後海岸北側水面向南眺望的影像

(引用自《高雄州行啟記念寫真帖》)

現今福聚樓舊址與海岸線有將近三十五公尺的距離,難以對應畫作中臨水的景象。而透過舊地籍圖的判讀,能辨識出新、舊海岸線的改變痕跡,比對歷史事件之發展後,得知是高雄港第二期築港工程所施作的新護岸,1935年完成填築後,造成地貌大幅變化。


福聚樓現址

福聚樓現址為旗津渡輪站對面的三角窗便利商店。

從花廳到熱炒店

清末時期 — 飲酒應酬的地方仕紳

清末開港後,因來台人數增多,應酬宴飲等社交活動的需求量也大幅上升。而這些具有高消費力、有興趣品味佳餚美酒的客群,需要公共的高級餐飲消費空間,這就可能是「酒樓」出現的契機。

在酒樓出現之前,講究生活品味的士紳階級通常是在自家「花廳」宴客,例如高雄陳家的花廳,板橋林家的白花廳,霧峰林家宮保第的大花廳(註1),士紳們會在花廳裡一邊品嘗美饌,一邊聽曲或看戲,享受視聽覺與嗅味覺交織的饗宴。

註1:地方上曾顯赫一時的臺灣五大家族,由北至南分別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

鹽埕埔(1904年臺灣堡圖)

日治時期 — 鹽埕埔,看查某

高雄最早的合法風化區「遊廓」位於旗後街(今旗津區北側),1910年代末期,遊廓遷往由打狗整地株式會社填築位於鹽埕的新生地,逐漸發展成歌舞昇平的娛樂街區,周邊街道也開始出現「菜館」這類由臺籍人士經營的酒家。

大部分集中在現今大仁路、七賢三路、建國四路一帶,是昔日臺灣人集中的鹽埕町與北野町街區。酒家內主要販售臺灣料理,不僅有陪酒的酌婦,還可見藝旦彈唱。

當時流傳一句「澎湖菜脯,鹽埕查某」的俗語,意思是鹽埕的路上看到漂亮女生,就像在澎湖吃到菜脯一樣習以為常,在那個純樸的時代,這句俗語反映出當時鹽埕埔的繁華生活。

(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高雄市定古蹟—

高雄市大仁路原鹽埕町二丁目連棟街屋

昔日酒家林立的鹽埕區,至今僅存樓外樓一間,有趣的內部空間更是觀察昔日酒家建築的重要對象之一,更是鹽埕發展歷史的重要見證


壽榮閣

林曙光先生所著的《高雄人物評述(第二輯)》中,紀載了日本時代高雄市內各酒家、料亭,「壽榮閣」即為其中一處,由李海經營。


現任屋主自述這裡曾是酒家,牆面也正好隱約可見「壽榮閣」三字,可以確定這裡就是壽榮閣舊址。

(圖片擷取自Google 地圖)

藍色圖標為壽榮閣現今位置
1936年時壽榮閣的相對位置《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高雄市》

日治後期 — 到珈琲店喝杯酒

日治後期,鹽埕還有眾多受到西洋文化影響的「珈琲店(カフヱー)」,是比較摩登的風俗營業空間,和我們今天認知的咖啡店(Café)其實是不同概念。珈琲店除了供應西式料理與酒水,還有「女給」的陪侍服務,有別於傳統酒家的「洋菜館」。

像是現今鹽埕著名的天天沙茶火鍋所在的建築,在日治時代曾是「日活珈琲店」,戰後一度改成新高雄大酒家,是鹽埕少數遺留下的珈琲店空間,見證時代變遷。

(圖片擷取自Google 地圖)

日本時代鹽埕一間珈琲店(カフヱー)的廣告中,可以看到女給的圖像 。

來源: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handelaars-eylandt-yancheng)


戰後時期 — 微醺異國風

50 年代因韓戰,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停靠高雄港三號碼頭,促成了「酒吧街」的興起, 士兵俱樂部設在鹽埕北邊,連接兩者的七賢三路也吹起了美式風情,沿街開設的酒吧全盛時期據說有近六十家業者,陪酒的吧女(Bar Girl)數量更居全臺之冠,造就鹽埕繁榮的高峰,街上常可見美軍與吧女,開放的風氣還曾譜出不少異國戀曲。

綠洲西餐廳

隨著美軍撤台消失後,酒吧街早已不復見,1963年開業至今,見證時光流逝得風光衰退綠洲西餐廳依舊保留原汁原味氛圍。(擷取自Google 地圖)


現今 — 台式熱炒風情

熱炒店是台灣飲食文化的縮影,也是台灣人精神寄託的所在,在熱炒店裡除了能輕鬆享用美食以外,更多的是與好友家人聚會的歡樂與喧嘩,是台灣人夜裡不可缺少的生命片段。 而在熱炒店的飲酒文化中,美麗親切、活潑大方的酒促小姐是讓店家與酒商獲利的關鍵人物,酒促小姐們的工作,看似神秘與充滿遐想,其實提供的是最單純的銷售服務,她們能夠有效的提升店家酒品的銷售,親自拿酒給客人,使客人有賓至如歸的享受,在熱炒店的經營中,也有著不可抹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