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
穿梭港都,有目共睹
從高雄歷史建築的角度出發,
帶大家一同窺探高雄從清代到日治時期最後來到現今,
一路以來高雄演變的樣貌。
從高雄歷史建築的角度出發,
帶大家一同窺探高雄從清代到日治時期最後來到現今,
一路以來高雄演變的樣貌。
在某天週末,阿志在圖書館看到了一本關於高雄歷史建築的書,裡面寫著關於旗津、駁二等建築,因此對高雄的建築感到興趣。晚上,阿志就跟哆啦A夢說他想重回高雄的過去,於是他們就搭上時光機展開了這次的高雄歷史之旅。
在時間的長河裡,讓我們做一回撐篙的擺渡人,帶著大家溯流而上,一同看看這一路的物換星移、滄海桑田~
其一:渡船頭
新津渡頭船欲開,
山亭準擬把離杯。
不如意事十八九,
正用此時風雨來。
<新津小宴之明日遇遊修覺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宋 陸游
彼時,立於峽灣的這頭,仍可看到漁船三三兩兩駛入渡口。歷經風浪後,防波堤像個結實的臂膀,給予每個歸人溫暖的擁抱。在那個年代,能受教育的女性有限,一排排低矮的女學校寄宿舍,不知道承載了多少女子的夢想。
今日沿著登山街60巷往上走,照著老照片的視角,重尋往日的風情。但錯落的水泥樓房擋住了視線,只有峽灣對面依然蓊鬱的稜線,證明沒有走錯。帶著懷舊之情,極目更遠處,那裡有新渡船口、新觀光大橋、新漁船、新市鎮,還有一片蔚藍的天空。
其二:魚市場
青草渡頭波接天,
山翁吟嘯自悠然。
朝餐偶過賣魚市,
晚泊時逢迎荻船。
<醉書>宋 陸游
清晨時分的鼓山魚市場,看著老照片,仍能聽到很多聲音,聞到很多味道。你看,那漁船上的排煙管不還冒著煙,震耳欲聾的馬達聲夠喧囂了吧,這燃油味應該也夠嗆的了!漁民從船艙往岸邊卸漁貨,一陣拖拉,魚腥味四散。一會兒買家趕了過來,出價、殺價、議價,此起彼落的吆喝聲,譜出魚市場之歌,這就是人間煙火。
現在的鼓山魚市場已經轉型,主要是作為觀光碼頭,船上下來的不是漁獲,是各地前來的觀光客。明亮的建築物,落地玻璃窗前的茶几和椅子,多了悠閒氣氛,但少了的一些味道,一時也說不清!
其三:砲台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
匣裡金刀血未乾。
<出塞二>唐 王昌齡
也有不變的,不變的是旗后砲台那殷紅的磚牆。兩側大大的囍字,似在反諷戰爭的殘酷。「威震天南」,僅存天南二字,也彷彿在嘲笑前清的衰敗。
扼守打狗港的旗后砲台,清同治年間,由沈葆楨派部下督造。甲午戰爭次年,劉永福義子劉成良所轄黑旗軍與日艦發生激烈砲戰,最終不敵。日治時代拆走大砲,只剩砲台。經歷了清代、日治時代來到了現在,這樣的遺跡,是見證戰爭的遺跡,它靜靜的在那裡,不用特別說什麼,它的存在便勝過千言萬語。
其四:駁二
古樹春風入,
陽和力太遲。
莫言生意盡,
更引萬年枝。
<古樹>唐 崔道融
「莊敬自強,處變不驚」老照片裡的倉庫,牆面上大大的標語,有著時代的刻痕。隨著整個高雄港的重新規劃,這一排倉庫似乎該走入歷史了,但是現在的駁二卻生機盎然,成為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創藝術展示區。這拜現今流行的工業風所賜,斑駁的灰牆,沒有太多的裝飾,仍可以看出是倉庫。只是以前港口倉庫儲放的是貨物,而今是前衛藝術的搖籃,提供藝術家創作的空間以及展示的舞台。老樹發新枝,依舊綠蔭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