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沙(Kuala Kangsar) ,乃霹雳州的皇城 (Royal City) 。现今霹雳州苏丹的皇宫也建立于此。 这里没大城市的喧闹繁华, 只有小镇的种种宁静。 走进江沙, 迎面而来的店铺外观都颇具有时代感, 没有城市的高楼,只有淳朴的街道与生活。
开车驾驶往皇家王宫方向时, 迎面而来的是乌布蒂亚皇家回教堂(Ubudiah Royal Mosque), 该回教堂在英治时期建成,属于马来西亚半岛具有历史性的回教堂之一。 融合了英国统治时期的英式文化建筑设计,结合马来本土文化的特色,使得该回教堂有着现在的风貌。这回教堂附近有着一间马来式传统高脚木屋Baitol Anor, 由霹雳皇室工匠Tukang Sofian于1912年建成,不过现在因常年失修显得格外斑驳,有点可惜。
曾经的霹雳州苏丹的皇宫,建立于1962年。 现已变成江沙博物馆,两层楼的建筑有着霹雳州皇朝的建筑设计。 整体黄和黑色元素搭配, 体现出皇家的气派。 博物馆特别之处是突出了马来工匠的工艺,整体不用一根铁钉而建成。 现在的博物馆内陈列了霹雳州的历史、照片、文物、以及皇家的简介。
距离江沙约九公里外的宁罗,Enggor 有着一条历史悠久的铁桥- 维多利亚铁桥 (Victoria Bridge)。 维多利亚铁桥是大马最早开始使用的火车轨道桥,建于1897年, 至今已有123年历史。 现已被列入大马历史文化遗产。 因英殖民时期煤炭业发展而建造此桥来给予火车运输煤炭。维多利亚铁桥是当年英殖民地最大的铁桥, 因当时几年维多利亚女王77岁诞辰而起名为“Victoria Bridge"。 现今因市政局想把维多利亚铁桥打造成江沙旅游观光景点,故此现在有美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如果有机会,往后再介绍西马另外两条各具特色的铁桥。走在铁桥上欣赏河边风光,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 但铁桥火车轨道缝隙凹凸不平,加上居民还是使用摩托行驶过铁桥对岸,切记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雾镜潭(Tasik Raban) 是玲珑 (Leggong)里的一个湖, 清晨时分,有幸的话可以看见未升高的云, 湖面萦绕着雾气, 仿佛浓墨淡彩的水墨画。 在这里, 可以看见马来西亚半岛的脊椎,蒂蒂旺沙山脉 (Banjaran Titiwangsa) 连绵的山靠在湖泊里的背面, 形成唯美的一副风景。 这里以前因《安娜与国王》 电影而一时火红, 平静的湖水,泛着小舟那一幕就是在此取景拍摄。
沙容(Sayong) 是马来西亚霹雳州江沙的一个小镇,生产陶制葫芦(Labu ) 而而闻名,因此这里的陶制瓷器称为Labu Sayong。
在江沙,可以看见许多摊贩售卖Labu Sayong, 许多的地标都以LABU SAYONG 为摆设和装饰。 据说,LABU SAYONG 盛水饮用,特别清凉解渴。
虽然江沙华人比例不多, 但是美食还真的是不少。 当中就有位于琼州会馆里面售卖的江沙牛肉面。 以特别的卤汁搭配牛肉或猪肉丸,加上老板特制的辣椒以及当地人喜欢的鱼露, 配上面条大口大口吃, 感觉特别过瘾。 此外,这店里也有售卖自制的酿豆, 也是值得一试。
许多当地人来到这里,主要目的都是来嘆一口咖啡, 配上松软的面包。 这间看似不起眼的旅店, 走进里头,映入眼帘的是店面的柜台,买着新鲜出炉面包以及小点心。 再往里走,看见的是开阔的阁楼,唏嘘陆续的传入耳中,看着许许多多的顾客在这里聊着民生,手里涂着果酱面包或嘆杯咖啡, 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悦来茶室位于江沙大街, 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店内洋溢着老南洋咖啡店的装潢, 老旧的照片与橱柜, 小瓷砖,阁楼, 无疑体现了以前南洋风情。 这里有颇有特色的海南美食, 当中就有手工发酵制作的海南包每天中午开始售卖。 摸透门路的老饕们一到时间就会来此购买包, 每每出炉两小时包点就售罄。这里的海南咖喱包、手工加央包、以及红豆包,各族友人无不喜欢,值得一试。 这里的海南面以及海南扒也别具风味,使许多人偏爱的菜单之一,载满了童年时的回忆。
如果入夜了你还想探索江沙的美食, 这里就是你的必选之地了。 从大路走进瑶伦新村,会看见瑶伦小学,正对面的一个美食摊里就会发现这天下の食了。这里从傍晚开始营业, 直到11店夜晚。这里犹如日剧里深夜食堂般, 伴着宁静的夜晚,迎接着各式各样的人,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日本料理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