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自己的分享欲而创了这一页。如果你跟我一样爱八卦,或者想要放松一下,这里或许有你想要的。没有特别的主题,所见、所闻、所感皆在此处。
2025
离职小记
#离职 #大将文化 #责任编辑
头发长了,肚腩大了,我要走了。
在大将满一年,今天决定下船了。
一年前,我在面试时跟春莲社长提过,若等到了公务员的工作机会,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因为那是我的人生目标。感恩社长理解我“骑驴找马”的决定,依然聘请了我,也在我提出离职时,送上了温暖的祝福。
曾多次跟身边的人提起,入职大将是一次无比珍贵的机遇。大多出版社的编辑都是从年轻做到老,越做越炉火纯青,中文阅读市场也不是很大,所以留给年轻人的“萝卜坑”不多。而我在毕业后,恰逢大将转型,才有机会尝试这一职。
入职大将后,得到的学习机会远比想象的多。校对、润稿、编辑、排版,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事物要去面对。从十七区到市中心,看着大将3.0一步步披荆斩棘,走在改革的路上,看着许多事从无到有,倍感荣幸。
3月回UPM面试,面试官看着我的履历表说:“your portfolio looks very good at your age,tell me more about the book you published”时,那是我最直接地感受到了大将给我的升值。我在入职不久后,被宝碹“拉下水”一同编写的《回家•在出发》,竟成了我的一个闪光点。
公司对我的待遇不薄,甚至可以说是给得很足。对一个刚毕业的少年,我的收入足以养家糊口,到处走走,想喝奶茶就喝奶茶!提出离职时,社长对我说:“你做事,一直都让我很放心,常回来看看,祝福你!”,比起一些夸赞或挽留的话语,这反倒是我最想听到的。
你问我真的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吗?
有的,那群可爱的同事们、能接我烂梗的他们、陪我打台球的他们、跟我一起group order拉低奶茶价的饭搭子们、从lrt站走路去gmbb,上电梯进办公室时,觉得自己进城工作很atas的假象、要喝水还得走上7楼茶水间的摸鱼机会、脑子打结了可以去3楼书店走两圈的小憩、还有还有最近才实施的员工购书折扣!!
卸下编辑工作,休息一下,就要回树林里跟四脚蛇打交道了。不用再审稿,校对,看着一大堆文字,给自己立个新目标:好好阅读,好好写作,好好睡觉!
双语新书分享
继《餐饮魔咒》后,再次为自己负责的书做排版,看看自己这几个月来有没有进步。恰巧《生命之舞:手术刀X切菜刀》是双语出版,所以也胆粗粗尝试了英文排版工作。相对来说,排英文书好像比中文书容易些。
给自己小小升级,现在我是中英双语编辑!
#新书分享 #生命之舞 #大将文化 #责任编辑
新店分享
不知不觉在大将文化工作就快满一年了。
从寄宿在别人的书店办公,迁到GMBB六楼办公室,再到书店《大将•生活》开业,我都有幸见证大将的发展。
有幸能加入这家公司,与同事们并肩作战,一起为马来西亚文化事业,提供小小的贡献。
在这里祝《大将文化》墨香满室;祝《大将•生活》书香满屋。
欢迎到GMBB 3楼的书店,或6楼的办公室找我呀~~
#大将生活 #开卷有益 #大将文化 #新店开张
新书推荐
第一次当责任编辑,就献给了他!
外卖佬的孩子,终于从产房出来了!
第一次与Jack哥开会决定这本书的风格与定位时,真的很紧张。素未谋面,所以非常担心这位通过文稿了解到的外卖佬,会不会是那种一言不合就拍桌,把瘦弱的我扛起来过肩摔的人物。
第一次编书,不知道具体都该跟作者聊些什么,万一问我些什么犀利的问题,我要怎样不露怯,不给公司丢脸。很幸运的,这场会议进行得很顺利,很愉快。Jack哥的爽快,反倒让我的心跳加速。
第一次做排版工作,真的毫无头绪,只能如瞎子过河,一步步摸着石头走。无数次上下滑动文档,修了又修,排版档调不到自己要的,就推掉重做。
排版设计是一本书的大动脉,所以这个阶段是每位编辑最压力的时刻。再次感谢Jack哥,从封面设计,内页排版,漫画设计都放手让我去搞,每一次得到的反馈都是正面的,给足了我信任与信心。
可能阅读太多次了,我不懂要怎样跟大家推荐这本书。那就套我妈妈的读后感:“这本书我只分了两次就读完了,一来是停不下来,二来真的通俗易懂。看着觉得里面全是废废的文字,但又不缺营养,感动与真诚。这个大环境下,阅读已成了休闲项目,所以他的书很符合现今大多数读者的需求。” 一本书能得到“停不下来”“读了很爽”的评价,足矣。
BTW,祝大家情人节快乐!今天有钱没地方花的单身贵族,快买一本《餐饮魔咒》啦!
#新书推荐 #餐饮魔咒 #大将文化 #责任编辑
2024
年度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想不起这一年都做了什么,总觉得自己很忙,但又好像没完成什么。
努力想了想,年头我还在实习,还是个在籍学生,还能用学生证拿到各种折扣。后来,稀里糊涂地结束了Didadee的日子。再后来,明明想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休息,却又稀里糊涂地接了翻译和剪辑短视频的工作。持续了好几个月后,感觉自己不应该一天到晚待在家里工作,就想找个公司上班。又后来,稀里糊涂来到了大将文化,开启了我的编辑生涯,就来到了年末。
太快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明明自己不过24岁,明明还是可以任性闯荡的年纪,却不曾停下脚步,一直向钱(前)冲。可能这就是穷人家孩子的命,作为长子,手停口停,我似乎没有原地踏步的权力。
这一年,我接触了好多人,经历了好多事。这是我飞速成长的一年:大喜大悲、事与愿违、望而却步、负重前行。多少“伸出去又缩回的手”,多少“凭什么要我承受”,多少“我还能怎样”,今年都微笑带过。
往年的总结都挺正能量的,但今年请允许我散发一些乌云。今年过得不开心,变得胆小、变得怯懦、变得更宅、变得瞻前顾后、变得虚伪。需要背负的责任和开销越来越多,我不再敢爱敢恨,为了生活,我不敢爱亦不敢恨。
但请大家放心,镇杰每晚都睡得虽然不多但都很香,有好好吃饭,努力让自己长高高(虽然不可能了),还是很爱说话。我相信,上天在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之后,必定会赐予我美好的未来,我只管好好成长就是了。
就说到这吧!2024年大家都辛苦了,抱一个吧!新朋友,很高兴认识你;老朋友,很高兴你还在。2025年大家都要好好的!
#年度总结 #再见2024 #你好2025
新书分享
上回说到《回家•再出发》诞生了~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此书的酿造~ 各位看官,且让我慢慢道来~
《回家•再出发》的序文只限写一页,而我又爱唠叨,当时只好左手抓右手,克制住自己的分享欲,写下只字片语。今天,我就抓住大家,听我说说大将同仁是如何赋予这本书生命的。
在书写这本书时,我们从制作组拿到了影片原档,而大部分的素材是还未剪辑成节目公诸于世的。我们只能对照着拍摄流程和台词表,再透过影像档那小小的预览窗口,盲人摸象般地寻找每一个感人的片段。很多的素材都是一两句话一个影像档,所以想要得到完整的内容,只能打开无数个录影,费神费眼费耳,慢慢拼凑。
因自己的写作习惯是半夜窝在房里敲键盘,所以每天在公司除了整理好素材,设计好内容架构,其余的都得带回家慢熬。书写内容的同时,又必须想好要配上什么图片。在文稿中除了有一串的文字,还会有一堆的素材档案名+排版建议。“这里加小人头”“这里要跨页设计”......排版师透过这些抽象的备注,用魔法制造奇迹,只能说她真的超强!
书写文字内容的同时,得记录下所需的画面。为了不扰乱自己的写作节奏,只能在完成文字内容后,进行截图的工作,重新打开影像档,一帧帧从素材中寻找最佳的画面。这个工作比书写内容还累人,除了让人眼花,还会让人脾气暴躁(反正我是一边听佛经做截图的)
制作过程中最吊诡的是校对工作。看了一遍又一遍,同一章内容看了三四次,却还是会“鬼遮眼”,直到送印前还是会抓到好些特别明显的错误。每次都长叹道:那么明显的问题,为什么早期都没发现。甚至到了最后的审查阶段,感觉字体有粗有细,自我怀疑是不是眼花,到处抓身边的人一页页做比较。与宝碹笑言,等这本书制作完成后就找眼科查查。
此书与八度空间一档节目同名,由十位资深艺人带着新晋主持人一同回到家乡,了解他们的童年往事和生活记忆。节目一共十集,反向热烈,收视率甚高,有兴趣的友友们可以到YouTube搜看。如今,我们用文字把这份温暖集结成书,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陪伴在你身边。在你遇到任何难关时,都能放宽心,大不了《回家•再出发》!
#回家再出发 #王宝碹余镇杰
#新书分享 #大将文化 #八度空间
我出书啦!
#回家再出发 #王宝碹余镇杰
#新书发布 #大将文化 #八度空间
好啦,也不算是我出书,我只是这本书的文字编辑之一。这本书是好几位大将文化同仁的共同杰作。我只不过是个贪慕虚荣的小兵,第一次打胜仗,想邀功罢了。(但我的名字确实载入国图书号库里了)
与这本书的缘起,是在我入职大将文化不久,社长的一通电话。那时,我接到的任务是协助宝碹写稿,换句话说就是当这本书的写手。话毕,我从宝碹手上领了五章(五个艺人的故事)来写。写稿初期,内心对两件事无比好奇:一、艺人的故事;二、我的稿费。
有幸遇到非常包容的社长,在写稿期间,尽可能不给我安排太繁琐的任务,让我能一心把这本书的内容顺利生成。虽然如此,新晋打工仔就是俗气,想着自己只是个无名无分的写手,所以关心的还是钱钱钱。每章的字数需维持在6千字,所以每次看着总字数,都会以自己以往的写手费,默默算一算自己错失了多少钱。
直到写着第四章时,宝碹发来了书封设计图,惊见自己的名字竟出现在书封和书脊。沿着书号上网一查,发现自己和宝碹的名字出现在系统中,一时反应不过来,我......就这样编著了一本书??? 从没想过自己在24岁时,个人简介栏能填上那么一条啊,心里肯定是暗爽的。
虽然国图帮我改姓——“余”写成“奈”,但没事,国图说过后会修正。(是,我也没想到国图会接我电话)从那以后,满脑子都是“正道的光”,打开电脑就是嘎嘎写。哪里还钱不钱的,谁啊?那么俗!
今天,自己的宝贝出炉了。从畹馨手中接过这本书时,不敢打开细看,随便翻了两页让它认主后,就把书放在电脑旁。一手夹起暹罗米粉早餐,一手打开今天要校对的文稿,眼睛却还是忍不住瞄两眼。算了,我还是拿起翻了翻,眼前闪过的是这几个月的制作过程:会议室里接到社长的委托电话、跟宝碹讨论书写风格、数十小时的素材、一帧一帧的截图,熬夜挑灯写稿、数遍的校对......
从博大中文系毕业,在自媒体公司实习后,知道自己吃不了这碗饭。想着自己没什么其他本事,只会跟文字打交道,只好把目光放在教育界和其他文字行业。刚把简历到处撒出去不久就有幸与大将结缘。
何其有幸,一个事业刚萌芽的小白,初入出版业就遇到贵人吉事,得到社长的赏识信任、得到同事们的慷慨指教,我才能自信地把这篇帖文公诸于世。
欸,好像写得太长了,那就等《回家•再出发》正式上市后,再跟大家唠唠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吧!
观影分享
昨天跟朋友约了下午4点的场,但为了等其中一位朋友赶到,入场时已经4.15pm,入席时荧幕上刚好出现张吉安导演的名字,就如五月雪一样,虽然来迟,但至少顺利出现。坐我前排那位小哥的大半颗头,挡住了身高可爱的我看字幕的视线,亦如五月雪一样,虽然消音又打码,但至少还看得见。
这几天看了许多人的影评,哪里哪里被消音,哪里哪里被删减,也刷到了一位看了好几次台湾版五月雪写的“剧透”。原以为,看了那么多人述说的电影情节,做了那么多“功课”,我会带着“这里我懂发生什么,内涵什么”的姿态,翘着脚观影。但可能是因为快步走入影院,脑子有点缺氧,所以前面提到的,始终没有发生。
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也是一部需要观众静下心,去观看,去思考的电影。很多镜头并没有聚焦在单一的人事物上,很多画面都在“水时长”,画里有画,也画里有话,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将视角从荧幕的中心扩散到每个角落,来回扫描画面中出现的所有所有(尤其仔细观察那些被蒙上的到底是什么)。有些画面会让你觉得导演似乎想表达什么,然后你开始疯狂脑补,但又因为有些画面持续的太长,而让你的想法自行推倒又重建。
我专心又不专心的看完了五月雪,因为再看1小时57分钟版五月雪的机会尚有,观察群众的机会却场场不同。借此机会,除了看看的荧幕里的剧情,我也想观察荧幕外的观众。有的观众会在好些长镜头时调整坐姿,拿出手机看时间,查信息。(应该是觉得闷?忍不住跟别人吐槽?)然,这类电影本就无法让所有人对剧情全神贯注,包括我也并没有做到全心投入。马来西亚人大多习惯了观看有丰富的画面,直接的对白,单刀直入的片子,而让我们学习欣赏这类影视作品的机会,实在太少,太少了。这部电影不需要你对那件事有所了解,但其实也很“挑观众”。
最常听见的就是每当被消音或被打码甚至黑屏时,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叹息声。因少了音响发出的声音,让我听到了许多的无奈与失望,可能还有愤怒。观众发出的这一声声,无形中连接起戏里戏外的情绪,把一次次的沉默不语,推向一次次的情绪波动。场内甚至好几次寂静得听见隔壁场的轰鸣声。我想,五月雪对很多马来西亚人来说将会是一次特别的观影体验。(被消音和打码的比我想象中多很多。)
散场的黄灯亮起,主题曲随之响起。这时候,隔我前三排的两位友族大哥站起来冲冲而去。剩下的人都静坐着。过了不久,不知为何场内的黄灯闪了一下(是员工不小心还是逐客的手法?),几位老人家起身离席,隐约听见一句“不懂看了什么鬼”,却有其中一位止步在过道上,喝着剩下的饮料,继续看着荧幕上的歌词。其余的人,一直坐到全片结束,依旧不愿起身。还沉浸其中?还没从歌词缓过来?在沉思?在吐槽?迫不及待掏出手机让身边的人快点来看?或别来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也习惯性的如同往常从包里拿出手机,打开移动数据想看看这1小时57分钟是否有人给我发信息,却又默默的把手机屏幕暗去,平复着被主题曲激起的心情。我相信场内有人跟我一样,全程心情平稳,最后却被五月的人弄湿了眼眶。
五月雪不是一部马来西亚大众习惯观看的商业片,不是什么文艺小清新的电影,亦没有将那件事当时的情况大写特写在电影里。甚至全片都看不到那一组依旧令人闻风丧胆的三个号码。如果是奔着想放松看一场能让你发出“好爽”的电影而买了这场戏票,那你绝对会半途睡着或离场,又或者熬到片尾时,骂一句“浪费钱!”。但希望你在买票时就意识到,手上的票不再只是一种付费观看,更是让马来西亚的文化和历史开出新的篇章。希望那些嫌弃电影被阉割而想等待网络非法流出的人,给五月雪一个机会,给马来西亚一个机会,更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最后,跟大家分享这配图的bgm五月的人。因为这首歌在片尾时,朝我的心狠狠给了一拳。希望大家一定要留到最后,把这首歌听完!去吧!去看吧!看到我这篇贴文的朋友们,我实在没办法跟还没看这部电影的你,去分享我的感想,更无法通过我的口,给你做影视cut。
PS:分享跟友人的小谈话。1. 有一处黑屏时,我跟宜蒨说,这是皇帝在喝苏丹的洗脚水,宜蒨回我说:“笑死,这是在意淫什么!”,让我突然觉得这里被黑屏反而显得好高级!确实,本来就不知真假,何必放出画面,这黑屏反而显得更有意思了。2. 回家路上跟采儿和佳慧聊着主题曲的红登记和蓝登记时,采儿说起她看到那未干的“蓝登记”时想拿出自己的身份证看看,我才恍然大悟,那小女孩一直在涂的不是什么唱戏的用品,而是想把红登记变蓝。事后回想,那一幕其实很明显,而我当下却没有意识到(所以说踏出影院聊聊观后感多重要)。在我写到这里时,又被采儿说当时想拿出身份证来看的这句话戳到了!我们谁又想过,曾经有多少人只能将其抹上蓝颜料,现如今我手上蓝色的身份证对多少人仍然是一种奢望,又是牺牲了多少人才争取到的权益。
最后的最后,我也想顺带推荐大家在观影后,可阅读柯嘉逊的《513解密文件》。
55年了,别再无言无语,无声无息了。
主题曲《五月的人》
《五月雪》预告片
《513解密文件》 · 柯嘉逊
#五月雪 #513事件 #观影分享
散文分享
2024年非常忙碌,实习结束后以为自己能好好休息却事与愿违。接了个freelance剪辑活儿,却一点也不free。
很久没有动笔创作了。去年写完这篇散文不久后,肥叔就回到真主身边了。 原本想要再写一篇故事他的故事,却一时不知何从下笔。
2024年第一季度实习结束,因实习期间都是搞视频创作,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拉快了。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更别说创作。第二季度又每日起床就是跟剪辑软件打交道。曾有几次打开words想要写一写,却发现自己似乎真的无法好好的码字。桌面上罗列着好几个开好的words档和文学奖的截止日期,脑子里也有想写得故事,却硬是不想多碰键盘。
不过,2024年的创作之路不会停下,我相信在第三季度来临前,会生产出让自己满意的创作!愿你我皆如意!
2023
2023年总结报告
岁聿云暮,给各位股东呈上2023年总结报告。
感谢各位股东们在我身上投资了不少的时间,金钱和情感。2023年,自认为身价有涨,应该还是个潜力股,所以股东们可以安心,但千万别套利!!! 我真的会倒闭!!!
今年很忙碌,现在让我回想一下,根本无法一一说明。挑大事来说就是,年头写论文,年中赶答辩,年末在实习,间中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承蒙各位的爱戴与扶持,回顾今年走过的路:有意义,有欢喜,有成长。
一月,家里来了五只小猫📈
二月,家里的元菜可以收割了📈
三月,终于能与师友出行到处逛逛📈
四月,旋转跳跃把车撞废了📉
五月,买到了心仪已久的书📈
六月,论文答辩,本科课程圆满完成📈
七月,ermm啥都没干耍废了一个月📉
八月,提前去实习,换了辆小车车📈
九月,出团东马演讲,带团校园参访📈📉
十月,实习和研讨会,给自己增值了一下📈
十一月,相册最少的一个月,忙得要死了📉
十二月,直播运营,视频拍摄,忙里偷闲📈
年度涨幅:75%
今年过得很充实,喜欢与大家的每一场聚会、每一次出游、每一顿饭局、甚至是每一段对话,让我更爱你们,也更爱自己。
年度报告在此结束,特别感谢各位的关照,让我能安心的茁壮成长。
感谢“实习社畜”常年的帮助与鼓励。
感谢“猪仔群”的扶持与陪伴。
感谢“到博大看🌳🐮”和“什么东东”的合作。
感谢我的家人、老师、学长姐、同窗战友、学弟妹、朋友敌人。
余镇杰 敬上
2023年12月31日
#2023年度总结报告 #大学 #实习 #意外 #惊喜
一些迟到的分享
忙碌的2023,实在无法保持每月分享。如今来到了12月末了,记录一下断更的两个月,都发生了些什么有趣的事吧!
被实习环绕半年,那就先分享一些实习期间的片段。与实习伙伴拍摄时的趣事、冬至搓汤圆、圣诞节交换礼物。公司虽然不大,但大家都鲜少交集,每逢节日佳庆却还是能感受到一丝丝温暖。
当然,除了实习还是要跟身边的友人保持联络。忙碌的一年,很感谢身边的人没有把我忘记,虽然抽不出时间去游山玩水,但吃个饭肯定不能say no!!除了好友和学弟妹,很荣幸能认识到几位大陆的博士生,与得到大学的老师们的关心。
这一年的交际圈子真的很小,未来可能更小,所以真的很感谢每一位的陪伴。
#实习伙伴 #中文系家人 #趣事 #聚餐
活动分享
这是我疫情后的第一场线下研讨会。收获很多,听着大佬们的报告,自己也觉得脑袋被洗刷了一轮。
期间,黄一农教授提出不一样的意见,把研讨会推向高潮。这才是研讨会嘛!不提意见就变成报告会了,学术研讨不能太和平。就爱看这种神仙打架的画面!当出现两种不同声音才能证明世界在运转,齿轮在摩擦,在转动。
活动后与秦美珊老师,志琴学姐和陈雪学姐喝咖啡,讨论了两天研讨会的感想。三位大神在聊,我坐旁边听。时不时被cue讲两句,有些想法被认同,有些被纠正,但真的很感恩,有这个机会让我接触到这么多声音。我就一个还没毕业的本科生,何德何能让老师载我回家,学长姐愿意跟我聊学术,多看我一眼。
#21世纪汉学/中文系的定位与未来 #研讨会 @马大中文系
活动分享
受邀出席巴生大埔同乡会88周年庆典。
乡贤们的传承,让客家子弟在马来西亚有了一个依靠。感谢乡贤们对于自家学子的关怀,这一天获得了由同乡会颁发的大学奖学金。
#巴生大埔同乡会 #88周年庆典 @巴生共和华小
新闻分享
2023年9月4日至8日,“砂州之行 中文之心”推广中文巡回讲座会,由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马潮联会、砂拉越州教育厅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联合主办。演讲团队由马来西亚中文促进会主席李金泉先生、砂拉越州教育厅庄凤娘督学、砂拉越州教育厅前任语文组处长刘宥强先生、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秦美珊博士及该系五位学生联袂组成。 本次活动到访了砂州诗巫、民都鲁和美里8所中学,鼓励中学生报考华文。
刘处长表示:选修华文,等于多了一份爱。
庄督学表示:诗巫有近5千人报读华文,为全砂之最。
李主席表示:哪怕能说会道,没有报考华文仍是“‘口说无凭”。
博大中文系5位在籍生则以“过来人”的身份,在讲座中介绍了中五及中六的华文科考范围,并和中学生分享自己在中学时期报考华文的心路历程。为增加学习中文的积极性,主讲人也借机推荐一些有趣的书籍、视频和应用软件,让学生以此为辅,实现快乐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主讲人也分享了自己在大学阶段学习中文的心得,并介绍马来西亚各所提供中文本科课程的国立大学,以激起中学生到大学深造的向往之心。围绕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做人的道理”为主题,博大中文系主讲团强调,学习中文不只是为了掌握一门语文,更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生活指南。
#博大中文系 #砂州之行中文之心 @砂拉越 #20230905星洲日报
新闻分享
2023年8月25日,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暨传播学院与雪兰莪州教育部联合举办“博大中文学习营”。
本次活动迎来40名学生和3名随行老师参观了UPM现代语言暨传播学院。博大中文系讲师徐威雄博士在演讲中阐述了华文从古至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两位大一学生则分享了大学学习和校园日常。
除了资讯交流,学生们参观了马来文化遗产博物馆和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还探索了Farm Fresh @ UPM农场,与农场动物近距离接触农业自然和校园绿化。
随着报考中文的人数日益下降,博大中文系欢迎各界师生到访博大校园,与我们进行交流,以了解更多有关大学进修中文的详情,进而培养中学生的升学兴趣和提高学习中文的热诚。
#博大中文系 #博大中文学习营 @FBMK UPM #20230905星洲日报
我是五月份去的林连玉纪念馆。没想到过了那么久,还会收到导览员大智学长的资料分享。只能说纪念馆的每一位都太用心了!挖我曾祖父的文献比我这个亲曾孙还用心。资料来源:https://eresources.nlb.gov.sg/.../nysp19510705-1.2.34.2
&余思庆校长 &林连玉纪念馆 &大智学长 #曾祖父 #吉隆坡尊孔校长 #文献分享 #19510705南洋商报
歌曲分享
昨天往MRT的路上,才意识到提交了最后一张考卷,给老徐背了最后一遍滕王阁序,去高尔夫球场挥了最后一杆,我的在校的日子就画上句号了。就这样......然后,就这样......了(lè/liǎo)凤凰花的花语就是离别,思念,火热的青春。那就给亲爱的同学们送上《凤凰花开的路口》,这是我最爱的版本,希望你们也会喜欢。
#火热的青春 #凤凰花开的路口 #分享
视频分享
“中华文化无所谓对错,就看你做得合不合理。”
今日分享,听曾仕强老师谈“培养选择的能力”。无论你在任何年纪都需要做选择,决定午饭吃什么也是一种选择。那我们又该如何做出适合自己本心的选择?这部影片分享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年纪,我相信你都适合点进去听听。
&曾仕强老师 #培养选择的能力 #分享
#博大中文系 #大三最后一堂课
#学士生涯就此结束 @FBMK UPM
坐上了回家的mrt,三年的大学生涯正式结束了。今日老师们感性的说了好多,鬼知道我忍了多久不落泪。我也好多话想说却心口难开,还是带着老徐的话与同学们共勉吧!
#毕业答辩会 #语言组 #中文系
@FBMK UPM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今天让我装一装!
平日都是T恤+运动裤上课,但今天的场面难得,还是套上我的西装外套,假正经一下吧。
语言组的同学,大家辛苦了!语言研究不是在啃书,就是在啃人,再不然就是为了得到最准确的数据而四处奔波。大家都熬过来了,希望定稿的那一刻,内心不再是灰沉沉的一片,而是感到满足和骄傲!
感恩能在博大相遇!一时中文人,一世中文心!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
UPSI 第九届依大文学奖 散文佳作奖!
去年参加了新诗组,没有入围。今年换个赛道,带着《半天吊的纱笼》参加散文组。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偏马华风格的散文,中签了!
“我曾经怀疑肥叔是弥勒佛转世,他性格友善开朗,在各个社区活动上都能看到他顶着个大大的肚子到处走动。同一个小区里的居民都认识肥叔,无论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甚至是外劳都能与他畅谈,他才是真正的大哥。 作为一个退休人士,他每天就裸着上身,只系着纱笼坐在门廊吸烟。无论男女老少,凡是经过的都会同他聊几句,他家就是一个迷你情报局。我爱通过门缝观察他的举动,每次最担心的就是看到他系在大肚子以下的纱笼,深怕有一天在与他人谈说欢笑时,笑着笑着就掉了。”
#第九届依大文学奖 #散文佳作奖 #半天吊的纱笼
加更(8/7/2023):第九届依大文学奖散文组会审报告出炉了!
感谢张锦忠老师,施慧敏老师和卢姵伊老师的评语!今年的文学奖,全马共有42篇散文参赛,镇杰能获得第三名,深感荣幸。
《半天吊的纱笼》评审评语
(張錦忠 2/8 分、施慧敏 5/8 分、盧姵伊 8/8 分)
施慧敏:我覺得在這次的作品中,他的題材比較特別,寫華巫之間友好的情感。它的優點就是全篇行雲流水,而且有散文裡少見的幽默感。它的幽默感讓人讀起來又不費力,顯然這個人沒有刻意去幽默。它的人物形象也很鮮活、很立體。通過這個有趣的形象,我讀到作者沒有直白地說,可是表達出來充沛的生命力,和豁達的人生觀。這是它的優點,也是我選它的原因。
盧姵伊:他有流暢的敘述,它的用詞很符合它的輕巧的主題,嗯...就是...不會太文縐縐,不會太刻意,然後也不會太口語,他有抓到那個平衡點,有很多舉重若輕的幽默,他塑造人物也很立體,可以看到的是他精神上彈性和輕巧。
張錦忠:我沒有選它的原因是,我覺得這篇不應該寫成散文。這樣的題材寫成小說可能更有說服力。寫成散文的話它就變做一個特例,就是一般生活中不太會遇到這種情形。在馬來西亞這種國家,宗教極端問題越來越多的時候,那它的說服力就越來越低,特別是提到豬肉,提到真主啊。所以我覺得說服力不太大,除非他寫的是小說。
施慧敏:可是他寫小說就有衝突了。反而寫散文沒有衝突。
張錦忠:他寫散文的時候虛構一下。
施慧敏:嗯...,也許是真的。
張錦忠:我不太知道啊。因為懷疑,所以就不會特別去選它。
施慧敏:我能夠接受這樣的特例,我曾經遇過偷嚐豬肉的馬來同胞。大概我比較看重的是,作者通過這個人物要表達什麼主題。以寫作技巧來看的話,作者還蠻聰明的,就是把人物形象做到很鮮活。
張錦忠:是的,人物倒是很鮮活,但是如果是散文的話,可能背景要交代多一點。比如說在哪裡啊,鄉下嗎,還是城市邊緣?當然,他也不可能在很馬來鄉下,因為裡頭有賣叉燒包和肉骨茶,可能像那個增江或江沙那邊那樣。這種真實的環境線索提供不太夠的時候,我比較像在讀小說,而不是在讀散文,所以我就沒有選它。
取自:依大文学季官方脸书
我後悔了!我不該在深夜裡閱讀這本書。一個人在這萬籟俱靜的空間裡看著麗娟的遭遇,那讓人窒息的經歷,似乎也感染了我。看到結局,我說的是第157頁的結局,合上了書本,心情就如當年閱讀《拉子婦》一樣遲遲無法緩過來。收到書後,許老師讓我寫一篇報告,我也有這個計畫。在閱讀後我卻不想寫了,或者說不知道要寫什麼。若馬土土不曾提起這部小說的故事主題是真實發生的,或許我可以圍著麗娟高談闊論,但如今我只想給麗娟說一聲“你辛苦了”。故事情節有虛有實,我都不想給予評論,因為我相信這對麗娟沒有意義。麗娟已然離世,但世間上仍有無數的麗娟,我不想用自己膚淺的手指,在她們的人生裡指指點點。
我記得這部小說在許友彬老師的臉書發行預告時,就引來好些網民的批評,我希望他們都會購買這本書並好好的閱讀,好好消化。我不認為任何文學或文字作品是應該被標籤上適讀年齡的,不是每個兒童都只該手握兒童讀物,不是每個成人都只能手握文學著作。《仇絲》中或許含有一些粗俗露骨的詞語,或色情暴力的情節,但這都是一個個文字堆砌而成的,是中性的,是美麗的,全憑讀者自己的詮釋。所以我希望父母先行閱讀這本書,再讓孩子去閱讀,然後共同討論,共同賞析這部作品。不是賞析作品的辭藻或故事結構,而是通過麗娟的經歷,好好聊一聊兒童話題、成人話題、男性話題、女性話題、親子話題、善惡話題。我相信如果你願意聊,你會是個好家長;如果你願意與孩子聊,你的孩子會是個好孩子。這是一部值得所有人在閱讀之後進行反思的讀物,無論男女,無論老少。
這部小說有著一個完整的結局,適合各種價值觀的讀者。若只想看到報仇後快感,你可以在114頁就將書本合上。有的讀者可能會好奇明明孩子皮膚黝黑,怎麼會是老黃的骨肉?或在閱讀到114頁後,感覺到內心無比空虛,覺得這不是你想要的答案,那就請繼續跟著馬土土走下去,一直到145頁。但我希望每位讀者都能翻閱到書本的最後一頁,並在合上書本之後,有著“我剛才都看了些什麼?”的想法,因為這代表你的腦子和人心都在運作中。
仇恨如一縷絲,給麗娟一把剪刀就能剪斷。仇恨如一縷絲,剪不斷理還亂。仇恨如一縷絲,纏纏綿綿。仇絲如小說內容一樣,越想撥開越被纏繞,一刀剪下去結局依舊不明了。我想,唯一能徹底斬斷仇絲的方法,就是如馬土土給了讀者三個結局選擇一樣,自己決定何時停下、何時合上、何時放下。
余鎮傑(2023年5月14日於吉隆坡)
@林连玉纪念馆
@威镇宫观音寺
#心心念念了几个学期 #移山图鉴 &徐威雄老师 @华社研究中心
#TEMU ANWAR #YOUTH EMPOWERMENT &ANWAR IBRAHIM &SYED SADDIQ @KLcc
#等了三个学期的参访 &秦美珊老师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自来猫 #五虎上将 @家
2022
#第15届全国大选 #监票员与计票员 @Seputeh
#中文系迎新会 #遇见我的孩子们 @UPM FBMK
#第16届花踪文学奖颁奖礼 &洪丽芬老师 @KLPAC
#一个人看海 #一个人旅行 @Kuantan
#居家闭关三日 #妙法莲华经 @家
砂拉越大学《初·毅》文娱晚会之摄影比赛2022金奖!
摄影主题:最可爱的劳动者 “在外劳动只为家人三餐温饱,回家还得操劳家中大小事务。父亲——全年无休最可爱的劳动者。”
P.S. 老爸被拍了也完全不懂,拿了奖也不懂,但还是要感谢他的付出。
UPM CALC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Malaysia - Through My Lens
Stand up for the country, stand tall for the nation.
2021
#Covid-19
#AZ 疫苗
#两剂疫苗完成
#疫情时代
#你我皆是最坚强的幸存者
#两年的囹圄
@马来西亚
#第n代的猫 #就爱躺我车底 #睡畚斗上 #睡拖鞋上 @家
2020
#祝我生日快乐 #感恩相遇 #疫情期间的庆祝 @某咖啡厅
#颜如晶 #一日店长 #遇见偶像 #奇葩说 @霸王茶姬
#2020的第一个法会 #烟供祈福 # @莲花大厦
2019
#2019最后一天
#Namewee
#4896 DLLM
#跨年演唱会
#Final Call
@Axiata Arena
#校刊封面照 #学生各大执委会 #各大代表 #C位出道 @SMKSS
#中六 #一师二徒三人班 @SMKSS
#中六 #毕业快乐 @SMKSS
#中六 #毕业合照 #与隔壁班一家亲 @SMKSS
#摄影部 #编辑部 #校刊 @SMKSS
#中六 #新春庆典 #带着友族同胞舞狮 @SMK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