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9年開始至今,本校於屏東縣新園鄉持續扮演教育、服務、輔導、培力的角色,透過不斷響應與新加入的夥伴,義守大學社會責任再升級,並與屏東新園鄉簽署策略聯盟,將老師們與場域夥伴們組成的研發小組、教學小組、推廣小組,再升級成教師社群平台與社區微社群,也透過示範場域及平台串聯,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同時藉此培育人才,展現教育的力量,並持續推展創新永續實現共好。
本期計畫期望深化新園鄉對農業廢棄物、農業作物創新與利用,並持續利用智慧科技協助新園鄉推動永續發展,同時探索農業創新發展的可能性,且透過影像記錄和展示新園鄉的毛豆、芹菜產業及牛耕犁技術,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提高公眾對新園鄉農業產業的認識和了解,促進農產品的推廣
2.記錄和傳承傳統農業技術,保留珍貴的農業文化技術
3.促進農民之間的經驗交流,推廣優秀的農業實踐
4.向年輕一代傳遞農業知識和價值觀,培養對農業的興趣和認同感。
教育部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計畫」, 聚焦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等面向及各項議題,期許USR計畫在大學社會參與中扮演重要角色與推手。鼓勵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改善學用落差;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進而邁入接軌國際之願景。第一期(107-108年)計畫已有階段性收穫,第二期(109-111年)計畫執行後已擁有豐碩成果。第三期(112-113年)計畫將持續深化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議題,將大學社會責任理念融入校務治理,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透過人文關懷與科技導入,協助解決區域問題,善盡社會責任,以朝向USR永續推動。 教育部亦成立「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作為促進USR計畫整體發展工作之平臺,將從多方角度與各大學及USR計畫執行團隊協力落實USR目標及效益。期許團隊執行計畫過程中展現其影響貢獻,繼而實踐環境、社會及經濟等層面之永續發展。
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氣候變遷導致農作物受逆境傷害頻繁,對農業總產量和損失造成重大影響,增加農業災害救助金和市場價格,從而加重政府財政和消費者負擔。
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及應對台灣勝食產量過高的問題。
強化農民能力建設,提高農業效益,穩定農業生產,擴大友善土地面積。
人口外流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結構帶來重大挑戰,特別是對地方觀光和特色行銷的影響。
傳統牛耕文化和農作技術是地方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然而,現代化進程和年輕人口外流導致這些技術和文化逐漸消失。
食農體驗教育是一種將農業、生態和文化結合的教育模式,能有效促進人們對農業和環境的了解與認同。
農業副產物因經濟價值低,往往未能妥善處理,造成多餘的浪費以及環境的汙染。
輔導農民獲得農產品之外的新經濟加值產出。
人才培育孕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