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天
10:10 - 10:30
報到
10:30 - 11:15
開幕式/大合照
11:15 - 11:55
曾品滄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用餐 12:00 - 13:30
13:30 - 14:40
主持人:張隆志館長(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發表人:
1. 數位人文與地方知識學之跨域創新—以「基淡臺北城」為例
|林信成教授(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 窺看歷史現場:在二十一世紀演出四百年前的臺灣
|簡宏逸助理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3. 老科學新技藝:臺灣史研究的當代詮釋
|吳亮衡業務總監(故事 Story Studio)
中場休息 14:40 - 14:50
14:50 - 16:00
主持人:戴寶村秘書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發表人:
1. 什麼是「探究與實作」教學?國小社會領域大航海時代的教材分析
|李涵鈺副研究員(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研究中心)
2. 以臺灣歷史人物為主題之參與式探究任務的設計與實踐
|曾銘翊主任(新北市中和區自強國小總務處)
3. 轉化應用《臺灣學通訊》論文資源
於國小社會領域台灣史教材之設計
|林江臺主任(臺北市文山區萬福國小總務處)
茶敘 16:00 - 16:20
16:20 - 17:30
主持人:陳麗華教授(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系)
發表人:
1. 練習做!從博物館做為文化載體轉化為學校教育的樞紐—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協作開發性別主題教案開發歷程為例
|古昀澤老師(臺東教育處特殊暨幼兒教育科)
2. 臺灣家族史的教學與寫作—以高中108課綱為例
|李昭容老師(彰化女中歷史科)
3. 桃園埤塘學與文化資產教學
|陳其澎教授(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
晚宴 18:30 -
第 2 天
09:00 - 09:20
報到
09:20 - 10:00
陳宗仁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中場休息 10:00 - 10:10
10:10 - 11:20
主持人:吳文星名譽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發表人:
1. 日治臺灣屍法紀事 :現代國家與「非人者」的再定義
|王志弘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
2. 1920年代至1930年代北臺灣傳統文人的書畫鑑賞、推廣與商業活動
|徐淑賢博士(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3. 郊區住宅烏托邦與家屋:以花園新城為個案考察
|游惟馨碩士(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11:20 - 12:30
主持人:王雅萍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發表人:
1. 日治時期大嵙崁溪水利事業的形成、發展與頓挫
|林煒舒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 日治時期衛戍地諸部隊之空間規劃研究—以臺南永久兵營為例
|陳薇珊碩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3. 從「特殊分子」到「輔考對象」:「政治犯」考管制度的建置與變遷(1950-1990s)
|張尹嚴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用餐 12:30 - 14:00
14:00 - 15:20
主持人:曹翠英館長(國立臺灣圖書館)
發表人:
1. 館藏後藤新平資料研究成果
|伏見岳人教授(日本東北大學)
|長谷部茂教授(日本拓殖大學)
2. 館藏東印度旅行見聞古德文內容翻譯成果
|張守慧教授(文藻外語大學)
茶敘 15:20 - 15:40
15:40 - 16:00
主持人:曹翠英館長(國立臺灣圖書館)
發表人:
1. 各場次主持人
2. 主協辦機關:
(1) 國家教育研究院
(2)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3) 國立嘉義大學
(4) 文藻外語大學
(5) 南臺科技大學
賦歸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