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24日青島東路看守所的獄官前往關押丁窈窕的牢房告知「特別接見」,那天並不是常態探監的時段,獲得這樣的指示令丁窈窕產生不安與懷疑,望向未滿兩歲的女兒戰戰兢兢地離開牢房,這樣的特別接見在當時並不少見,同室的獄友皆認為丁窈窕這趟怕是凶多吉少,卻也不多說甚麼,深怕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
當丁窈窕被獄官帶離牢房時,女兒因此放聲泣訴:「我媽媽不是壞人!不要槍斃她!」,孩童的哭聲響徹監獄,看著母親被獄官帶走卻無能為力,母女從此天人永隔。
丁窈窕學生時期
丁窈窕與施水環同為台南女中的同窗
丁窈窕生前任職於台南郵局,當時她的高中好友兼同事的施水環受到王姓男子的熱烈追求,丁窈窕偶然耳聞這名仰慕者的人品,於是愛友心切的她建議施水環拒絕王姓男子,不料卻因此慘遭男子記恨。
懷恨在心的王姓男子以在丁窈窕的辦公桌上看到禁書作為理由,寄送檢舉信至警備總司令部,但這些檢舉信都被丁窈窕的同事吳麗水發現並燒毀。
1949年5月19日開始了臺灣歷時38年的戒嚴時期,任何言論、出版、結社,甚至思想等曾經自由的行為都受到限制,列為禁書的書籍不只是涉及顛覆政府的共產主義或馬克思主義而已,甚至看走眼錯以為是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都被列為禁書,但凡擁有一本馬克·吐溫撰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都可能成為鋃鐺入獄的理由。
卡爾•馬克思著
《資本論》
馬克·吐溫著
《湯姆•索亞歷險記》
戒嚴時期因為書名或作者而列為禁書有百百種理由
1954年臺南市委會郵電支部案以臺南郵局的雇員吳麗水為首共有51人遭逮,儘管後世文史調查認為這是一起莫須有的虛構組織冤案,但在當時仍有14人慘遭判刑入獄,收押後的吳麗水難以忍受刑求供出先前燒毀的檢舉信,也因此讓同事丁窈窕及施水環捲入其中。
1950年的台南郵局
丁窈窕與其他女性政治犯收押在青島東路看守所,丁窈窕被判刑時已婚且身懷六甲,入獄後不久便在獄中生下女兒,不只是丁窈窕,許多女性政治犯被逮捕時也都相當倉促,她們看照的無辜幼童,甚至是剛出生的嬰兒也因此被帶進監獄,這些孩子就在如此難以想像的環境下成長。
入獄後的政治犯平日在獄中的縫衣場與洗衣場工作以賺取為數不多的工資,且獄中各種資源匱乏,施水環寄出的家書可以看到她在信中與家人一同祈求保佑,希望能夠離開監獄重回自由。
看守所內的縫衣場
施水環曾寄出25封家書
1953年郭振純因叛亂罪被捕,等待判刑期間他曾收押於青島東路看守所,也因此巧遇關押在女子監獄的丁窈窕,丁窈窕與郭振純曾是高中好友,如今卻淪為冤案同路人在獄中巧遇。也許是丁窈窕自知難逃死刑,又或許是此番巧遇讓她產生了一絲希望,她將手寫的訣別信與一撮短髮收藏在香菸盒內並轉交給郭振純。
然而無論是施水環或是丁窈窕都沒能等到冤罪得以伸張的那天,1956年7月24日丁窈窕以特別接見為由被帶出看守所處刑,同日施水環也被槍決。
當年的政治犯使用狹小的盒子傳遞遺物
丁窈窕槍決前的身影,得年28歲
施水環1940年代晚期的影像
1975年時任總統的蔣中正去世,接任的蔣經國大掀改革,許多政治犯也因此特赦。
獲得減刑特赦出獄的郭振純得知丁窈窕已遭槍決離世,於是他按照丁窈窕高中時期的回憶與遺願,將丁窈窕曾交付的香菸盒埋藏在台南女中的金龜樹下以此懷念她。這棵金龜樹依然保存在台南女中,如今被稱為「人權樹」、「丁窈窕樹」。
出獄後的郭振純
現今台南女中金龜樹
戒嚴時期判處的死刑人數高達1,153人,其中最常見的罪名是「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如同吳麗水、丁窈窕及施水環被認定私藏禁書,甚至意圖煽動思想顛覆政府,依據當時的法令「懲治叛亂條例」第2條第1項上述罪過即判處「唯一死刑」,甚至都來不及為自己申冤。
無論是受害者、加害者或是旁觀者,不同的立場都可以讓我們解讀出不同的資訊,加以梳理事件脈絡,我們藉由願意說出話的人得知事件樣貌,但是那些被遺忘、被隱瞞的人我們又該如何了解他們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
人權鬥士 柏楊(1920-20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人權紀念碑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人權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