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英語: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首字母縮略字:IBM,曾譯萬國商用機器公司)是美國一家跨國科技公司及諮詢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州阿蒙克市。IBM生產並銷售電腦硬體及軟體,並且為系統架構和網路代管提供諮詢服務。截止2013年,IBM已在全球擁有12個研究實驗室和大量的軟體開發基地。IBM雖然是一家商業公司,但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卻也有很高的成就,利用這些學術研究為基礎,發明很多產品。比較有名的IBM發明的產品包括硬碟、自動櫃員機、通用產品代碼、SQL、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DRAM及華生。
雲端時代仍持續成長的市值
I BM量子電腦研究獲重大突破
IBM研究中心日前宣佈,已完成截至目前為止最複雜的量子電腦運算。IBM的科學家利用放置於試管中的數十億個特殊設計分子,來作為7量子位元(qubit)的量子電腦,以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問題。
IBM的資訊物理研究部門負責人Nabil Amer表示,「此研究的成功,顯示量子電腦在未來確實有可能被用來解決,即使是現今功能最強大的超級電腦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所謂的量子電腦是指利用原子或細胞核的某些量子特性,使其共同以量子位元(quantum bit或稱qubit)運作,以達到電腦的處理器或記憶體功能。藉由量子位元間的交互作用,並與外界環境隔離,目前科學家能夠利用量子電腦進行某些基礎的運算,例如因數分解運算,其速度就比傳統的電腦運算快上幾百倍,甚至更高。因為,就傳統電腦來說,增加一位數,就需要約兩倍的因數分解運算時間,但對量子電腦來說,只需增加一固定時間,而非以倍數計。
IBM的研究人員設計出含5個氟原子以及2個碳原子的新分子結構,來進行此7量子位元運算研究。再利用核磁共振(NMR)儀器所發出的無線頻率來為量子位元編程,並偵測其旋轉。結果,這些放在試管中的量子,成功計算出1994年由Peter Shor所提出的Shor氏演算法,正確地找出15的因數分解答案為3和5。
Amer表示,「雖然此結果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能夠控制7量子位元在運算時的自旋狀態,便是量子運算研究的重要突破。」他指出,目前亟待克服的問題是如何將量子運算轉為實際的工程應用。
讀過費因曼 (R. P. Feynman) 的故事的人都知道, 他也曾應聘於某電腦公司去設計電腦。物理學家,怎麼也設計起電腦來了?原來,當電腦越作越小,速度越來越快,量子力學的效應就不能不考慮了。五十年來、幾乎每隔兩年,電腦的速度就加快了一倍。大家可以想想,身邊的個人電腦。從十幾年前的蘋果二號電腦,到現在的 586 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嗎?總有一天,路會走到盡頭。無論如何快,訊號傳遞的速度不會快於光速。無論積體電路做得如何小,總不會小過原子。當這一天來臨時,怎麼辦?這個世界將變成什樣子?
其實,幾十年前 IBM 公司的 R. Landauer 及 C.H. Bennett 就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了。他們要問的問題是;到底電路元件,最小可以做到多小?計算過程中,最少要花多少能量?電腦,無論如何也該遵守物理定律。例如,熱力學就告訴我們:一個引擎的效率有一定的極限。那麼,對於量子電腦,是否也有某些物理極限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