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平中文识字量最多、阅读量最大。它的特点是:
直接认字,后学拼音
先认后写,多认少写
课文和阅读材料并重
先读后写,水到渠成
马立平中文将精读与泛读结合,大量的常用字高频反复出现,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不断巩固生字。
中文成为实用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单字,尤其是常用字。在这一阶段,以中国传统的“直接认字法”为主要手段,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和散文为载体,通过高频复现的方法,让学生学认近1500个常用字。
教学目标:大量认字,培养语感
课程原则:认字领先,阅读跟上,直接认字,多认少写。
具体做法:
每年三个单元,每个单元认字约100余个;
要求会写的字大大少于会认的字;
从一年级第三单元起,每周课文配有根据之前学过的字撰写的阅读材料三篇(一年级每周配“读词读句”,也是用学过的汉字撰写);
要求学生能朗读课文,并且朗读阅读材料;
课文和阅读材料中含大量对话素材,以培养学生语感。
浏览教材 网页上有每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所有目录,以及第一周的作业。
内容板块介绍: 1-4年级课本
在集中认了近1500个常用汉字以后,需要一个集中的消化和巩固时段,故而安排五年级为集中阅读的阶段,进行“大运动量”阅读训练。 我们选用了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作为素材,参照前十二册所学的字,以及课文和阅读材料穿插安排的形式,进行改写,使之既保留原文的文化精髓,又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写后的《西游记》共20回,含65,000字次,包括了原著中适合于海外青少年阅读的主要故事。在这一阶段学生还要学习在电脑上通过拼音输入汉字和查字典,为下一阶段的作文训练作好准备。
六年级第一单元,以趣味对话为课文形式,介绍海外生活常用中文,如海外中文报刊上的常用字、中餐馆和中国城方面的有关知识等,作为以前各册中陆续介绍繁体字的复习和总结。另外,征得中国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先生的同意,16册中还含有郑先生写的当代中篇童话,作为集中阅读的继续(含31,000字次)。
六年级第二单元到七年级第二单元是中文写作训练,分别学习: “状物”、“写一个过程”、“写一件小事”和“写一个人物”。各册包括四篇样板课文,要求学写四篇中文作文(用电脑输入)。四册共练习写作文16篇(其中包括2篇英译中训练)。
七年级第三单元《神游中国》,用中国导游与海外少年对话的形式,配以精美的彩色图片,向学生介绍在中国旅游的文化背景知识(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兵马俑,桂林山水,黄山,江南园林,佛教庙宇,上海等)。
浏览教材 网页上有每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所有目录,以及第一周的作业。
在教材研发和教学实验中我们很早就注意到,通过中文来学习中国文化,对于海外华裔青少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一直用心在教材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内容。八年级到十年级,是根据学生的中文文字水平安排的《中华文化之窗》、《中华文化巡礼》和 AP Chinese 考试相关的内容。
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一方面,普通学校学业紧张,课外活动繁忙,可用于中文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和知识方面的兴趣开始往深处发展,学生们开始思考人生,关心自己的文化背景。 据此,我们一方面减缓教材的坡度,减少回家作业的分量,另一方面利用有限字的汇,拓展教材内容的深度。也将兼顾帮助学生准备 AP Chinese 考试成绩。
我们的AP中文辅导班,是为了帮助高中学生全方位准备AP中文的考试,同时对中文和中华文化加深了解而设立的。中文AP课是美国公立高中中文大学学分先修课的简称,是一门外语课程。高中学生可修习AP中文并参加考试,AP中文考试合格的考生可以获得大学学分,或能选修中文高级课程(进入大学后可从第五个学期的中文课选读)。AP中文课程难度及范围相当于美国大学四个学期(约250小时)第二外语的程度,约90%左右的美国、加拿大大学,以及20个左右其它国家的大学都承认它的学分。
我校近年实体和网课班AP中文考试全部满分5分!AP中文考试时间是2小时15分,华夏普兰AP中文课程根据考试大纲包括中文听、说、读、写及中国文化,不但包括要考核的中国文化知识,而且包括提高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沟通和文化知识运用的能力。听、说、读、写每一项都占总分的25%。听、读部分是多项选择题,写作部分是在三十分钟内写一篇看图叙述故事、一篇电子邮件回复。口语部分包括模拟对话和文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