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98週 第57~58篇
(當篇讀經:林後十二19~十三10)
第98週.第一日
第五十七篇 保羅爲他使徒權柄的表白(八)
當日讀經:林後十二19~十三2。
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
五.藉著所賜給他的權柄 十二19~十三10
19你們一向以為我們是向你們分訴,我們乃是在基督裏當著神面前說話。親愛的,一切的事都是為建造你們。20我怕我來的時候,或許見到你們不合我所想要的,你們見到我也不合你們所想要的;又怕有爭競、嫉妒、惱怒、私圖好爭、誹謗、讒言、自高自大、混亂的事;21且怕我再來的時候,我的神在你們面前卑屈我,我還要為那許多從前犯罪,還沒有悔改他們所行污穢淫亂邪蕩之事的人哀慟
哥林多後書第十三章
1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們那裏去,憑兩三個見證人的口,句句都要定准。2我從前說過,現今不在的時候,事先又對那些從前犯了罪的,和所有其餘的人說,正如我第二次同在的時候所說的;我若再來,必不寬容,
在基督裏當着神面前說話
一列消極的事物
必不寬容
禱讀:
林後12:19 你們一向以爲我們是向你們分訴,我們乃是在基督裏當着神面前說話。親愛的,一切的事都是爲建造你們。
生命讀經:
在基督裏當着神面前說話
保羅在林後十二章十九節說,『你們一向以爲我們是向你們分訴,我們乃是在基督裏當着神面前說話。親愛的,一切的事都是爲建造你們。』我們可能與哥林多人一樣,以爲保羅在這幾章裏是爲自己辯護。這一組信息的題目,甚至說到保羅爲他使徒權柄的表白。表面看來,保羅在這幾章裏是表白自己,實際上他不是表白自己,也不是爲自己辯護。
保羅在這一節說,他乃是在基督裏當着神面前說話。『在基督裏,』指使徒憑以說話的生命,說到他們說話的憑藉與本質。『當着神面前,』指使徒說話的氣氛,說到他們說話的範圍。
保羅似乎前後不一致。他在十一章十七節說,他所說的,不是照着主說的,乃像在愚妄中。如今他卻說,他是在基督裏當着神面前說話。我不認爲保羅會因別人指控他前後不一致而替自己辯護。我們或者了解他,或者不了解他。保羅知道他在作甚麼,說甚麼。今天我們也被人指控,說我們是前後不一致並自相矛盾。
請想想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的情形。當他說話像在愚妄中的時候,他說他不是照着主說的。換句話說,保羅說推動他說話的是他的愚妄,而不是主。但他在十二章十九節卻說,他憑基督作他的生命,在基督裏說話。他又說,他當着神面前說話,也就是說,神成了他說話的範圍。保羅在這裏似乎是說,『我不是爲自己辯護。我說話乃是憑基督作我的生命,並當着神面前作我說話的氣氛。不僅如此,我說話是爲建造你們。親愛的,一切的事不是爲表白我們,乃是爲建造你們。我喜歡爲你們花費,並完全花上自己。我不在意爲自己辯護,卻在意你們,並在意你們的建造。這是我關心的中心點。我並不想說服你們接受我作使徒。我所關心的,是要你們得着建造。只要你們被建造,我就滿足。我願意爲這事捨棄一切。』
一列消極的事物
二十節說,『我怕我來的時候,或許見到你們不合我所想要的,你們見到我也不合你們所想要的;又怕有爭競、嫉妒、惱怒、私圖好爭、誹謗、讒言、自高自大、混亂的事。』保羅願意哥林多人在基督裏,活基督,並建造成爲基督的身體。但是保羅擔心他到他們中間的時候,或許見到他們不合他所想要的。再者,他也知道哥林多人可能見他也不合他們所想要的,因爲保羅可能需要放膽管教他們。因此,他會顯得似乎不溫柔、不愛他們。
保羅在二十節題到爭競、嫉妒、惱怒、私圖好爭、誹謗、讒言、自高自大、混亂的事。這一切乃是活在肉體中,爲着自己利益之人的光景。爭競,或作爭辯,爭論,爭吵。誹謗,或作毀謗,說壞話。讒言,卽暗中詆毀。保羅用『自高自大』一辭,意卽得意洋洋的傲慢;在原文裏,這辭與林前四章六節的『自高自大』同源。混亂,或作騷動。
保羅在林後十二章二十節乃是對哥林多人說,『你們如果是這樣的人,當我再來的時候,就會令我慚愧。我一直服事你們、供應你們,我也寫了一封書信給你們。如果我發現你們滿了爭競、嫉妒、惱怒、私圖好爭、誹謗、讒言、自高自大、混亂的事,我就會蒙羞。神會卑屈我,我就必須求祂憐憫,因爲我的職事竟然產生這樣可憐的結果。我來的時候,你們中間如果還有這等事,就的確是我的羞恥。』
保羅在二十一節繼續說,『且怕我再來的時候,我的神在你們面前卑屈我,我還要爲那許多從前犯罪,還沒有悔改他們所行污穢淫亂邪蕩之事的人哀慟。』這一節沒有道理或神學。哥林多後書這一段乃是論到召會生活的實行。今天有許多基督徒不注意這幾章,因爲他們不覺得有需要。他們不覺得有需要,是因爲他們沒有召會生活。但那些在實際召會生活中的人,需要這幾章。我們感謝主,因着祂的憐憫,我們確實知道我們需要這幾章。我們感覺有需要,就表示我們是在主的憐憫之下。
保羅在二十至二十一節題到十一項消極的事:爭競、嫉妒、惱怒、私圖好爭、誹謗、讒言、自高自大、混亂、污穢、淫亂、邪蕩。有人會希奇,這些事怎麼可能在召會生活中出現?哦,我們要清醒,不要作夢了。不僅如此,我們應當想想自己的光景。你從來沒有誹謗人、批評人麼?可能當某個人在聚會中站起來時,你默默對自己說,『他又來了。』那豈不是讒言麼?你有沒有爭競或嫉妒,惱怒或私圖好爭?你能說你在召會生活中,對別人從來沒有私圖好爭麼?二十節所題的,可能是文雅的罪而不是粗鄙的罪。有教養的人只在背後批評人。有教養、較文雅的人,不粗魯的批評人,而是散播讒言、背後誹謗。不僅如此,我們也需要察看自己是否自高自大。我們裏面可能有自高自大的靈,而在外面從我們的態度上顯露出來。你雖然有學問、文雅、有教養,但你掩不住傲慢的神色。保羅在二十節題到比較文雅的罪,在二十一節題到三項粗鄙的罪。所有這些罪惡的事,都有可能偷着進到召會生活中。因此保羅說,他怕他來到哥林多的時候,看見這等事還在信徒中間;那對於他和他的職事來說,將會是個羞恥。
林後十二章並沒有結束。這裏說的旣是實際的話,就難以有結論。這件事敞開在這裏,留下餘地給人作進一步的考量。因此,保羅在十二章沒有結束的話。
必不寬容
保羅在十三章一節接着說,『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們那裏去,憑兩三個見證人的口,句句都要定準。』照我所知道的,保羅並沒有第三次到哥林多去。他在行傳十八章曾到哥林多,在行傳二十章再去一次。不久,他就上耶路撒冷,在那裏被人逮捕,然後到羅馬去。因此,他沒有機會第三次到哥林多去。
保羅在林後十三章二節說,『我從前說過,現今不在的時候,事先又對那些從前犯了罪的,和所有其餘的人說,正如我第二次同在的時候所說的;我若再來,必不寬容。』這指明保羅一直容忍那個光景。但他第三次再來的時候,就不再容忍他們。他必不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