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92週 第45~46篇
(當篇讀經:林後七2~16)
第92週.第一日
第四十五篇 新約的執事(十四)
當日讀經:林後七2~11。
哥林多後書第七章
4.使徒供應的生命對信徒的親密關切 七2~16
2你們要容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占誰的便宜。3我說這話,不是為定罪你們,因我先前說過,你們是在我們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4我向你們大大的放膽,我為你們多多的誇口;我滿得安慰,在我們一切的患難中,我格外的洋溢喜樂。5原來我們就是到了馬其頓,我們的肉身也不得安寧,反而凡事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6但那安慰頹喪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7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在你們身上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切望、你們的哀慟、和你們為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們,叫我更加喜樂。8我雖曾寫信叫你們憂愁,我並不懊悔;雖然我曾懊悔過,(因我曉得那信曾叫你們憂愁,儘管是一時的,)9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10我在這事上題出意見,因這是與你們有益的;你們不但在實行上,也在意願上,在一年前就先開始了,11如今也當辦成這事,好叫你們怎樣有願作的熱切,也怎樣照所有的辦成,
親切柔和的話
禱讀:
林後7:3 我說這話,不是為定罪你們,因我先前說過,你們是在我們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
生命讀經:
保羅在林後七章二至三節說,『你們要容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未曾敗壞誰,未曾佔誰的便宜。我說這話,不是為定罪你們,因我先前說過,你們是在我們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保羅在這裏的話啟示出他對哥林多人深摯、親密的關切。這段話並不是僅僅所謂倫理、宗教、屬靈、甚至愛心的話。你有時可以對人說些愛心的話,表達你的愛意,但你對他們仍然沒有很多的關切。所以,我們對人的愛必須成為我們對人的關切。保羅對哥林多的信徒就有這樣的關切。
母親對自己的孩子不僅有愛,還有深摯的關切。有這種關切的婦人纔有資格作正確的母親。一個作母親的,也許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只要她對自己的孩子有極深的關切,她就有資格成為一個好母親。當然,有知識和能力是有助益的,但這些不是先決條件。成為好母親惟一的先決條件,是必須關切兒女。在照顧召會的事上,原則也是一樣。長老對召會只有愛還不彀,這種愛必須成為一種關切,深深的關切一切年幼、軟弱的弟兄姊妹。這種關切會使我們的勞苦有果效。我們都需要對人有這種親密的關切。
前些日子,我在準備寫關於這章聖經的註解時,不知道要用甚麼話描述保羅裏面的感覺。我領悟保羅在這裏的話不僅僅是倫理的、道德的、宗教的、屬靈的,更是一種親密的關切。他在這裏所說的,乃是對信徒極深、極柔細、極富情感的關切。他在二節說,『要容納我們,』在三節又宣告說,『你們是在我們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這不是尋常人的話,乃是從諸天之上來的話,從神心裏出來的言語。保羅所渴望的是,哥林多人怎樣是在他的心裏,他也能照樣在哥林多人的心裏。哥林多的信徒是在保羅的心裏,以至同死同活。這樣的話,的確表達出一種親密的關切。
保羅在八節繼續說,『我雖曾寫信叫你們憂愁,我並不懊悔;雖然我曾懊悔過,(因我曉得那信曾叫你們憂愁,儘管是一時的。)』這裏的信,是指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書信。他說到自己曾懊悔,這指明他在第一封書信裏,不但勇敢且率直的責備信徒,並且對他們也是親切柔和的。八節『曾叫你們憂愁』這句話給我們看見,使徒的第一封書信對哥林多的信徒產生了果效。
親切柔和的話
保羅在八節,用了『雖』、『雖然』、『儘管』這些辭(原文為同一個辭用了三次)。他說,『我雖曾寫信叫你們憂愁,』『雖然我曾懊悔過,』『儘管是一時的。』為甚麼保羅一直用這樣的辭?照我的領會,如果沒有這樣的辭,保羅的話就顯得很嚴厲了。加上了這樣的辭,話就柔和多了。不僅如此,若把這樣的辭去掉,保羅就好像很厲害的在表白自己,為自己辯護。但是,加上了這樣的辭,他給人的印象就不是那麼在為自己表白。
已婚的弟兄們可以學習保羅,好避免與妻子爭吵。當弟兄要對妻子說話時,可以插進一些『雖然』、『儘管』,他的話就不會那麼硬,也不會引起妻子的反感。再者,保羅用這樣的辭,叫人對他的話有甜美的感覺。保羅在八節用這樣的辭,可以比作茶加蜜。一杯沒有加蜜的茶可能味道太濃,照樣,保羅的話若沒有重複的使用這些辭,就會過於嚴厲,使人不能接受。保羅用了三次這樣的辭,就使他的話變得柔和、甜美。
保羅寫信責備哥林多人,實在是理直氣壯,而哥林多人根本無話可說。因著保羅是理直氣壯的,他很容易寫出一些叫哥林多信徒覺得很厲害、很難接受的話。因此保羅寫信給他們時,又智慧、又柔和。
假如我們有親密的關切,我們對人就會很柔和。一個粗魯、感覺遲鈍的人,對人不會有親密的關切。作丈夫的對妻子若沒有合式的關切,就可能只會嚴厲的對待她、要求她。但他若有親密的關切,就會柔軟下來。我們一旦是柔軟的,連我們說話的方式也是柔和、甜美的。
八節的確有柔和的味道。保羅說,『我雖曾寫信叫你們憂愁,我並不懊悔;雖然我曾懊悔過。』這裏的話是柔和的。倘若他說,『我先前的信並沒有冤枉你們,所以我並不懊悔。』這樣的言辭必定叫人起反感。然而,保羅並沒有這麼說。他加上『雖』、『雖然』等辭,就使他的話柔軟下來。這樣,保羅把他對信徒柔細的感覺表露出來。
保羅在這裏說話的方式是柔和、甜美的,我們必須對這個事實有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不管怎麼說,他說的話都不會叫人起反感。保羅在八節所用的辭沒有得罪人。他的話不是嚴厲、苦澀的,反而是柔和、甜美的。
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話,一點不急促。通常,我們說話一急,火氣就來了。譬如,姊妹對丈夫發怨言時,丈夫如果急促回答說,『我有甚麼不對?你說明白,我到底錯在那裏?』這種話必定惹人生氣。所以弟兄對妻子講話不要那麼急,纔能使妻子平息下來。他需要和顏悅色的說話。這就是保羅在林後七章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