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79週 第19~20篇
(當篇讀經:林後三3~6)
第79週.第一日
第十九篇 彀資格以基督為字母,用活神賜生命的靈書寫活信(一)
當日讀經:林前一9。
9神是信實的,你們乃是為祂所召,進入了祂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交通。
稱義以至於得生命
基督是滋養我們的分
禱讀:
林前1:9 神是信實的,你們乃是為祂所召,進入了祂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交通。
生命讀經:
在哥林多後書這卷非常深奧的書裡,保羅把自己擺出來,作為為著召會活基督的榜樣。在這卷書信裡,保羅給我們看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方式。保羅的生活是所有基督徒的榜樣。
我年輕剛信主時,一再聽見人說,基督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效法祂。我也受教導說,使徒保羅是我們的榜樣。保羅在提前一章十五至十六節說,他是大罪人,是罪人中的罪魁,但他蒙了憐憫,是要作信徒的榜樣、模型。但是,我從來沒有聽人說過,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擺出自己作為我們為著召會活基督的榜樣。
保羅不僅是活基督的榜樣,也是為著召會活基督的榜樣。我們是神的新造,我們的定命就是活基督。不僅如此,我們活基督不僅是為著得救、屬靈、能力或福音工作,更是為著召會。為著召會活基督乃是神指定給祂新造的定命。
稱義以至於得生命
基督徒已經失去了為著召會活基督這件事,所以需要有恢復。在宗教改革的時候,路德馬丁恢復了因信稱義。靠著神的恩典,路德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恢復因信稱義的真理。客觀的因信稱義可以比作雞皮,並不是雞肉。照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來看,因信稱義必定有個結果。這兩卷書啟示,因信稱義是要得生命。這就是說,稱義的目的是生命。稱義不該是孤立的,稱義必須帶進生命的結果。
士文克非爾(CasparSchwenckfeld)看見,稱義必須帶進生命的結果。我們可以把他看作是不僅摸著聖經中啟示的『皮』,更是開始看見皮下面之『肉』的人。有一天我很驚訝,得知士文克非爾曾用過我們今天說到生命時所用的幾個辭。他甚至說到賜生命的靈。我題到路德和士文克非爾這兩個人,我的重點乃是說,主所要恢復的不僅是皮─一些基要的道理;主更要恢復神話語中皮下面的肉。
基督是滋養我們的分
在本卷生命讀經第十七篇信息裡,我曾經指出,聖經的真理可以比作雞的毛、皮、肉。譬如,我們讀林前一章時,可能會注意毛,而忽略了肉。保羅在林前一章十二節說,『我是說,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在這節經文裡,我們所有的是毛,不是肉。讀林前一章的人時常注意這節經文裡的毛,卻忽略了九節的肉。保羅在九節說,『神是信實的,你們乃是為祂所召,進入了祂兒子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交通。』許多讀林前一章的人,不太注意這節經文和其中所包含的肉。還有一些人可能讀了這節經文,卻對交通一辭的領會不彀。他們也許認為,與子有交通不過是在禱告中接觸神的兒子。沒有多少信徒認識,子的交通是指對神兒子的享受。在這裡,神的兒子是豐富的肉,要成為我們的分。
享受主作豐富、滋養的肉,這樣的思想在路加十五章就有了。浪子的比喻說到浪子悔改回家。父親接納他,給他穿那上好的袍子。有些聖經教師用這比喻教導人說,得救是本乎恩,不是本乎行為。這個兒子打算叫父親把他看作雇工,可是父親卻打斷他的話,吩咐僕人給他穿那上好的袍子。這袍子表徵基督是我們的義。我們得了這袍子不是憑我們的行為,乃是憑著父神的恩典,白白的恩賜。
我自己引用路加十五章傳福音信息的時候,也是強調這一點。但是在這個比喻裡不僅有袍子,也有肥牛犢。袍子可以比作皮,肥牛犢可以比作肉。我多年來所傳的是『袍子福音』,就是得救是本乎恩的信息。但是末了我看見,路加十五章也說到肥牛犢。袍子是外面的,用來遮蓋我們;肥牛犢與裡面的有關,是滋養人的食物。當我看見這事以後,我傳福音的方式就開始有所不同;我強調袍子,也強調肥牛犢。然而,有些只看見袍子而沒有看見肥牛犢,只看見皮而沒有看見肉的人,不高興這種傳福音的方式。他們不同意教導人喫肥牛犢的事。
有時候我傳講路加十五章時說,浪子悔改回家不是因為他的衣服髒了,乃是因為肚子餓了。浪子回家是因為餓了,餓到一個地步,甚至情願用豬所喫的豆莢充飢。路加十五章十七節說到這個浪子:『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麼?』因此,他定意說,『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18。)他並沒有自言自語說,他父親家裡有許多袍子。不,他想起父家『口糧有餘』。他不願留在那裡餓死,他決定要回家去。
假使父親說,『可憐的孩子,你看起來像乞丐一樣。我要吩咐僕人把我給你豫備的袍子拿來,給你穿上,叫你看起來體體面面的。』如果父親只給他一件袍子遮蓋他,兒子也許會說,『父親,我餓了。袍子叫你滿意,但是我需要東西喫。請給我一些食物。』然而,父親不是只注意袍子。父親吩咐僕人拿出上好的袍子之後,又說,『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讓我們喫喝快樂。』(23。)
不僅如此,大兒子不是因著袍子嫉妒,而是因著筵席。他向父親抱怨說,『我像奴僕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29。)大兒子並沒有說浪子有那上好的袍子,他乃是嫉妒父親給他弟弟豫備了肥牛犢。
在有些點上,主恢復中的教訓與今天基督徒中間普遍的說法不一樣。有些只注意袍子而不在意肥牛犢的人,甚至說我們的教訓是異端。在恢復裡,我們有袍子,也有肥牛犢。路德恢復了袍子,但如今我們也享受肥牛犢的恢復。靠著主的憐憫,我們在祂的恢復裡享受基督這肥牛犢作我們豐富、滋養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