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65週 第60~61篇
(當篇讀經:林前十三1~13)
第65週.第三日
第六十篇 對付恩賜(四)
當日讀經:林前十三8~13。
8愛是永不敗落;但申言終必歸於無用,方言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用。9因為我們所知道的是局部的,所申言的也是局部的;10及至那完全的來到,這局部的就要歸於無用了。11我作孩童的時候,說話像孩童,思想像孩童,推究像孩童,既已成人,就把孩童的事廢掉了。12我們如今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是局部的,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我全被知道一樣。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三 愛的超越
禱讀:
林前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生命讀經:
三 愛的超越
在林前十三章八至十三節,保羅說到愛的超越。在八節他宣告說,『愛是永不敗落;但申言終必歸於無用,方言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用。』愛是永不敗落,意思是愛比一切存留得更長久,並且永遠保有其地位。愛永不敗落、永不衰殘、永不終止,就像神永遠的生命一樣。一切恩賜,無論是申言,或方言,或知識,都是神運行的憑藉,並不是那彰顯神的生命。因此,這些終必停止,也終必歸於無用。這些都是時代的。惟有愛所彰顯的生命,是永遠的。根據下文,一切恩賜都是爲着今世未成熟的孩童,到來世都必歸於無用。惟有愛是屬於成熟的人,要持續直到永世。因此,當我們憑愛而行,就豫嘗了來世和永世。
沒有甚麼能搖動愛,或把愛挪去。所有其他的恩賜,包括申言在內,至終都會歸於無用,惟有愛是永遠長存的;愛是永不敗落的。在來世只有愛,而沒有方言、繙方言或申言。最幼稚的恩賜─方言,和較成熟的恩賜─申言,都會歸於無用。在九至十節保羅接着說,『因爲我們所知道的是局部的,所申言的也是局部的;及至那完全的來到,這局部的就要歸於無用了。』在今世,我們所知道的和所申言的,都只是局部的,不是全部的。而十節的『及至』指在來世,國度時代。『完全的』也指成熟的,與下節的孩童相對。此外,『這局部的』是指八節所題的申言、知識等。
十一節說,『我作孩童的時候,說話像孩童,思想像孩童,推究像孩童,旣已成人,就把孩童的事廢掉了。』在今世,信徒乃是孩童,有各種幼稚的恩賜。這裏的孩童,意思是未成熟的。推究像孩童,原意是像孩童一樣推算事情。在來世,成熟的信徒要成人,一切幼稚的恩賜,特別是最小的恩賜─說方言和繙方言,也就都要廢掉了。然而,我們在今世就可藉着活出愛的生活,豫嘗來世。愛使我們在生命裏成熟;恩賜使我們留在孩童時期。
在十二節保羅繼續說,『我們如今對着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是局部的,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我全被知道一樣。』如今,指在今世。關於『對着鏡子觀看,糢糊不清』,有人說是:經過窗戶觀看,『就是經過中間多少妨礙視線的憑藉。窗戶這辭也指鏡子,卻是爲作窗戶用的,這窗戶不像時下用透明的玻璃,乃是用半透明的材料作的。』(達祕新譯本。)十二節的那時,指在來世。
到了十三節,保羅下結論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這裏原文在句首有一『但』字,指明十三節和前面經節之間的對比。
信,接受神聖的事物,(約一12,)並質實屬靈、未見的事。(來十一1。)望,收穫並有分於信所質實的事物。(羅八24~25。)愛,享受信所接受、質實,以及望所有分於的事物,爲着滋養我們,建造別人,(林前八1,)並彰顯神,如此就完全了全律法。(羅十三8~10。)這樣的愛,爲着發展並運用屬靈的恩賜,使我們在生命裏長大,並且是得着更大恩賜極超越的路。因此,在這三樣常存的美德中,最大的乃是愛。所以我們必須追求愛。(林前十四1。)
愛顧到身體,並建造身體。愛首先把身體聯結起來,然後把身體建造起來。因此,我們專注於那建造身體的愛。我們該追求愛,留在身體裏,以享受那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