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RFID運用的興起,人工智慧在流通資訊之應用,將條碼與圖書安全系統合而為一,造就了智慧型圖書館的誕生。在館藏書冊或電子媒體等物品上加裝微晶片「標籤」的身分證明—此即為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運用無線電波來傳送圖書登錄號,圖書館內RFID各式讀取機收到訊號後,經由內部網路系統傳送至智慧型伺服主機,用以辨別、追蹤與確認書籍或館藏物品的狀態。每個標籤都會發射出獨特的識別ID碼,然後提供充足的書籍或館藏物品資訊;其概念與智慧卡、IC卡相似,且RFID標籤的書籍登錄號儲存容量更大,資訊的處理、速度及擴充性更佳。
因應數位載具的蓬勃發展,智慧圖書館將提供館員人力需求最精簡化 ,並顧及讀者個人借閱隱私權保護需求,建置後能提升圖書館利用效能,能達到以下效益:
1.空間無限、學習無限:強化圖書館業務運作效率,以提升讀者利用圖書館館藏之便利性及使用率,藉由圖書資訊系統與硬體設備,便利接觸本館服務與資源。本校師生可自行完成借書作業,館員可以將時間花在讀者服務和閱讀推廣活動的舉辦。
2.多元數位閱讀:導入新一代圖書館管理系統,有效管理實體館藏,並可與管理端的使用統計結合。共同提升讀者圖書資訊利用素養的整體能力;以增加利用圖書館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