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個好東西
撰文:馮天聰牧師
撰文:馮天聰牧師
在「網絡電影資料庫」(IMDb 網站)每年公布的全球最受歡迎的電影排行榜中,美國片《月黑高飛》連續 20 多年享有極高評價。電影講述銀行家安迪被指控謀 殺而被判終身監禁。可是,這謀殺案的兇手卻另有其人,原來是一場冤獄。電影雖然圍繞安迪在監獄的生活,但卻充滿不同隱喻,講述有關希望、自由及體制等主題。
電影中,安迪和其他囚犯與別不同之處,是他即使身陷囹圄,也從未放棄追求
內心的自由。在監獄度過大半生的囚友,斬釘截鐵地告訴安迪:「在監獄,盼望是個危險的東西!」周圍的人都嘲笑安迪對自由的盼望,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人,除了混日子等死,談何盼望?
暢銷書作家艾倫狄波頓在《宗教的慰籍》提到:「......導致我們陷入抑鬱的原因 通常不是逆境,而是希望。我們的憤怒與怨恨都必須歸咎於希望——不論是對事業發展的希望、對愛情的希望、對子女的希望、對政治人物的希望,以及對這個地球 的希望。我們宏大抱負與卑微現實之間的落差導致了強烈的失落感,使我們深受折磨,從而在我們的臉下刻下一道道憤世嫉俗的皺紋」。他無疑是認為,失望皆從希望而來,要不是我們常常對世界抱有希望,我們就不會在面對世界的背叛時如此失望。希望似乎不是個好東西,對世界太有希望才會失望,倒不如不抱希望,接受注 定會強差人意的世界,這樣我們反而會過得好一點。到底我們應否以這種心態過日子?
放眼當下的環境,確實有許多叫人感到灰心、無力,甚或絕望的事情。如何在 不快樂的現實中,仍能展現「喜樂」?如何在不平安的處境裡,仍能心裡有真正的 「平安」?也許,我們需要培養「快樂地不快樂」與及「平安地活在不平安中」的堅持與韌力。這種「喜樂」和「平安」,並非建基於外在的環境,也不是主觀的自我安慰,卻是因著信仰的盼望而獲得的。誠如今日講道經文中的主角彼得,即使身 陷囹圄,甚至在生死關頭,在即將面對審判的前一天晚上,仍能「被兩條鐵鍊鎖著, 睡在兩個兵丁當中」(徒 12:6),安然入睡,還需要天使拍醒他,之後才把他帶出監牢。理由無他,是因為有基督的平安在他心中作王掌權,他被主的愛保護著,因此憂慮和恐懼無法攪擾他,他的睡眠就能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