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認識自己 遇見幸福】青年營心得/見證分享
2025 【認識自己 遇見幸福】青年營心得/見證分享
文/蔣喬安
我從小在威權管教的家庭中成長,父母嚴格的管教,讓我不太敢放手做許多事,也擔心犯錯被罰。小時候被母親管教到哭時,她總禁止我哭,每當我試著解釋我的想法時,大人們總用他們的想法回應,於是,經驗告訴我:解釋跟哭是沒用的,也因此長大後的我不會對他人表露負向情感,委屈時也不想表達,因為解釋是無益的,反而多說多錯。
在兩天的營會中,翁老師第二堂課就談到「情緒」,她說:「情緒是需要調節,而非控制。」我從小習得的控制情緒,其實讓自己變得壓抑,曾經我以為自己是天生樂觀,但事實是刻意無視於大大小小的負向情緒,不懂得如何去處理或應對。老師藉聖經中大衛面對押尼珥的死為例,間接引導我們去認識情緒調節的步驟,幫助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為自己的情緒設立停損點,回復日常、回復與他人互動的處理方式。老師的授課方式很仔細又連結生活,讓人很想一直聽下去。
另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四種不健康的溝通姿態」。面對不同人時可能會運用到不同的溝通模式,我們若不明白當中得許多交互作用,往往可能將錯誤歸責於對方。老師透過由關顧小組的師母們角色扮演的方式,讓我們很清楚地看見,溝通是雙向的,單方的互動無法造成現有的模式,例如:在情感中過度依賴對方的人,其實可能因為有一個縱容他的另一半,甚至也喜歡被人依靠、在意的感受。透過教導與戲劇模擬的方式,讓我們反思自己在不同人際關係中行為的呈顯與內在的情緒,更有意識覺察自身真實的想法與狀態。
最後一天抽卡牌的活動中,讓我又更認識自己,每個人挑選三張卡牌,代表:自己、父親及母親,我選了一張正在拉弓射箭的人,他正瞄準前方的靶心。這張牌對我來說,很像在跟上帝對話,標靶是神預備的道路,弓箭猶如我每一次的決定,當瞄準後射出時,我會觀察是否又離靶心更靠近,因為我一直很想知道上帝對我的呼召是什麼。在我分享時,引導員問了很有趣的問題:「在卡牌中也有很多是與瞄準有關的牌卡,有槍、彈弓等,什麼原因讓你選擇射箭的圖案?」這個問題激發我有意識的思考,我覺得當自己射箭時,拉弓、瞄準靶心,都需要費力的,需要一些時間瞄準,需要持續維持力道,確認後才放手將箭射出。在我做人生重要決定時,也是費力的,拉弓的當下能詮釋每一次改變所需的時間與勇氣,所以我才對射箭特別有所感觸。
兩天的營會很特別,從聖經人物中學到新的功課,也幫助我們了解如何面對情緒及溝通,在未來讓我們更有意識的覺察與反思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