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認識自己 遇見幸福】青年營心得/見證分享
2025 【認識自己 遇見幸福】青年營心得/見證分享
文/ 莒光循理會 張逸薰
我在高二的校園團契認識上帝,直到2017年受洗、開始穩定聚會、讀神的話語。這次的營會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營會,抱著期待和平安的心情出發!
從「專題一:原生家庭與我」,認真去思考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彼此間互相喜歡、信任嗎?為什麼我明明很愛媽媽,跟她說話卻常不耐煩?感謝神,讓我在「四種不健康的溝通姿態」中覺察自己的問題,原來我總是忽略她的感受和需要,自以為是的講理、就事論事,但家人的相處,「理」真的有必要重於媽媽的「感受」嗎?講贏了卻傷害了媽媽,這樣的溝通模式傷害我們的關係,因我總是帶著自認為的道德標準給建議、甚至指責。再回想更小的時候,我似乎複製了爸爸對媽媽說話的方式。有次和媽媽吵架(那時爸爸已生病離開),媽媽很生氣的回我:「你現在講話的樣子就是跟你爸一模一樣!」瞬間當頭棒喝,直接被敲醒,原來原生家庭影響我這麼深,儘管小時候我常提醒自己:不要學父母的說話方式。但這些模式卻悄悄地刻在我的行為舉止上了。儘管成為基督徒,但未曾去了解自己、真實認知自己潛藏的問題,就無法被神破碎、被更新。
在畫家庭樹的時候,翁老師先引導我們留意自己的心情。頓時間心裡一陣難過,因為樹上畫出的6個家人,有3個已經不在了。若不是這張圖,我可能永遠不會注意到家人的狀態和情緒,透過家庭樹,我看見爸爸不善表達的愛和媽媽熱情的關心,失去家人的痛在此刻得到醫治和恢復,心裡暖暖的。我把我的家庭樹命名為「寶物」,我的原生家庭絕對是上帝給我最棒的禮物。要學習「連結而不糾結」、「抑制而不壓抑」、「區隔而不切斷」,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習好好表達,用健康的方式在關係上做自己。
第一天的營會,進行圓圈時間時都好想哭,有時是想念的哭、是捨不得的哭、是溫暖的哭都有,翁老師也提到:「眼淚是上帝給我們很棒的禮物,可以用來調節我們的情緒」,所以就哭吧,每哭一次都被神深深安慰一次,到最後「串心會神」的時間,每一個提問都在提醒我:「父母很愛我」,回想起許多小時候的事,被保護、被照顧,都是開心的、溫暖的。
第二天雨下得好大,和另一位姐妹早起靈修,在園區感受單純的雨聲,吵雜中帶著平靜,讚嘆上帝所造一切是如此美好,迎接主同在的滿足和喜樂開啟新的一天。
接續的課程中,每個學員為自己、父母分別選一張牌,進入「圓圈時間」時傾聽大家的分享也是淚水不止,好心疼「父親」這個角色,在他們的生命中很難有情緒的出口,所以常常不被諒解、被誤解,但其實他們也是孩子,是上帝的孩子。接著來到「專題四:勇於立界線」,相當深刻地提醒我:「悲傷也需要立界線」,我需要保護自己的情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爸爸離開的前兩年,我很常哭,後來視力有點模糊、也常頭痛,就告訴自己盡量別哭了,但也只是抑制悲傷,哭的次數變少了,並沒有讓我真的好起來。直到去年中又一次陷入深沉的悲傷中,所有開心的日子只會讓我更想念爸爸,所以我甘願把自己泡在悲傷裡;但另一方面,我又是如此盼望自己的生活能往前走,只是我害怕往前走會忘記爸爸。
感謝神,突然乍現一個想法,我需為自己設定一個悲傷的終點,就是允許自己悲傷到爸爸離開的第1000天,其間我就好好哭、勇敢的哭,不敢回想的片段就好好去面對,但滿了日子後,就勇往直前吧!神奇妙的作為,在千日後真的有很不同的感受,整體越來越好,寫這篇心得時已經是第1701天了,真的很感謝神醫治我,更透過「立界線」的課程內容,明白了神的心意,能更勇敢的面對未來。
兩天的營會好充實,轉眼就結束了,謝謝「信二代事工中心」用心安排這樣的營會,對我們的生命真的好重要,謝謝翁老師專業的分享、小組中弟兄姊妹彼此的聆聽和回應、更感謝師母在小組中的引導,話語中總充滿溫柔和安慰,使我這兩天有滿滿的感動,也期盼自己能有實際的改變,不看別人,就從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