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上的意思,異世界。不同的世界之間,從大氣組成到生物結構都可能有巨大差異,文明技術或文化也是如此。當不同的世界之間發生連結,以至於兩方的生物可以通行彼此之間,就稱為異界接壤。狗頭人的世界分別與兩個世界連結,因此狗頭人依照接壤發生的順序將這兩個世界分別命名為第一異界和第二異界。其中第二異界指的即是人類世界。
為了管制異界人和異界生物,阻止其隨意入侵國土造成問題,狗頭人政府在異界接壤處設置武力關口,並建立了城市。即第一異界接觸都市(舊稱異界接觸都市,又稱異界都市、接觸都市)以及第二異界技術導入實驗城市(日常簡稱實驗城市或二異市)。後者正是黎夫他們所居住生活的城市。
發生與人類世界的異界接壤後,狗頭人政府在接壤地點建立的城市,平常簡稱實驗城市或二異市。其目的除了管制異界人(人類)和生物的入侵之外,也積極導入異界(人類世界)的技術,因此實驗城市中隨處可見人類世界的文明產物如電燈、電視、汽機車甚至手機等,就連服裝也流行人類世界的服飾。實驗城市從立案動工開始距今不到10年,是快速發展當中的新興城市。其地理位置位於大湖的湖畔,氣候相當於人類世界的亞熱帶氣候,有明確的乾季和雨季,冬季不會下雪。
與人類世界發生異界接壤之前
實驗城市所在的湖畔地區原本只是個沒甚麼發展的鄉下聚落,而水民則是代代居住在該地的原住民族。因為當地土質不適合種植作物,又欠缺可供狩獵和養殖的陸生動物,水民自古以來靠湖中水產維生。當其他湖岸漁村因為水產養殖業者進駐,圍湖養殖擴大,便開始頻繁發生水民盜取養殖水產的問題。養殖業者原本也想扶植水民聚落成為養殖戶,打著幫助當地經濟發展的旗號來解決問題兼擴張版圖,無奈水民認為湖與湖的產物是公共財,始終不能接受圍湖養殖。後來地方官員引入唯一一種能承受當地土質,又具有經濟價值的作物「薊茄」,輔導水民進行農作,水民盜取養殖水產的情形才隨著農地開墾而逐漸減少、歸於零星。一般其他地區的狗頭人只認為水民是住在窮鄉僻壤的土人,而其他湖岸村鎮則對水民有著水產小偷的不良印象。「水民」一詞字面上是靠水維生的民族,但實際使用上時常帶有負面的貶意。
與人類世界發生異界接壤時
由於接壤的人類國家正處於內戰分裂狀態,有人類難民跑進水民農家避難,水民農人於是向地方官通報異界接觸案件。地方官員獲報後很快派駐軍警人力到水民聚落,防止異界人(人類)的難民或軍隊入侵。狗頭人的政府方面不久後就與接壤點的人類勢力達成和平協議,在接壤點建立「異界邊境」駐紮所,並設立管理異界進出的關口。如前所述,狗頭人國家並不是初次遭遇異界接壤,約2百年前也發生過與另一個異界接壤的事情,而當時異界資源和技術的獲取,使他們國家繁榮強盛。出於這樣的經驗,狗頭人國家對這次接壤採取積極態度,將離「異界邊境」最近的水民聚落規劃為「第二異界技術導入實驗城市」,進行土地收購與基礎建設。黎夫家裡許多親戚正是在這個時候賣出大片農地,拿著錢到其他城市去了。
接壤後5年
實驗城市的基礎建設逐一落成,人類方面的內戰狀態也趨於穩定。狗頭人政府投入許多補助,鼓勵民眾或企業移入實驗城市發展,同時也開放符合資格的異界人(人類)入住、經商、就學。一時之間人類商家和來自其他地方的狗頭人商家紛紛進入,非常熱鬧。因為是異界技術實驗城市,基礎建設大舉使用了人類世界的東西,如柏油路、汽車、電燈、電視、電信塔和手機網路等,就連日常用品和衣服也都流行使用人類世界產品,所以黎夫和他的同學們都穿著人類商家賣的衣服。他們所就讀的第二異界實驗城市市立高中(簡稱二異高)也是大約這時建成。
第二異界接壤約5年後建成,簡稱二異高,這所全新的國立學校不但號稱集結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良師資,還將異界(人類世界)的知識和技術編入課綱,期許培養出能活用異界技術,或將來能到異界進一步發展的人才。因為居住在市內的孩子都可以免費入學,成績達標還有獎學金可領(不限名額),於是隔年學校正式啟用後,黎夫和他的朋友們就成為了該校第一批學生。
雖然狗頭人世界並不只有一個國家,但人類只有接觸過二異市所在的國家。因此這個名詞大多數時候是指建立了二異市的狗頭人國家政府。狗頭人世界的文明基本上是魔法文明,除了天生有魔力的狗頭人以外,一般狗頭人是使用魔石的能量來驅動生活中的各種工具器械。兩百年前狗頭人世界發生第一次異界接壤時,也是發生在這個國家的領土上。當時來自第一異界的技術知識和資源,使他們的人造魔石和魔導具製造技術獲得突破,國力因此迅速超越周遭鄰國,自此成為狗頭人世界最強大的強權國家。其國家體制屬於君主制,其下有受封領地的貴族,二異市原本也是某個貴族領地中一塊沒甚麼價值的偏僻土地,但發生與人類世界的接壤後,接壤點周邊的土地馬上被收歸中央管理,之後以建立新的直轄市(二異市)為由,另外派遣了新的人接管。
建立在第一次異界接壤點周圍的大型都市,有著近兩百年的歷史,舊稱異界接觸都市,又稱異界都市、接觸都市。由於第一異界的大氣組成對狗頭人來說具有毒性(對人類也有毒性,不過目前人類還無從知道這件事),越接近接壤點,毒氣就越濃,因此接觸都市的住居和用地規劃有明確向外分層的結構,最內層居住著第一異界人,中間居住著對毒性大氣具有耐性的狗頭人(簡單說就是山民),最外層則居住著對大氣沒有抵抗力的一般狗頭人。都市雖然建立在狗頭人的土地上,但實質上的建立者和管理者都是第一異界人。
「山民」二字跟「水民」一樣,在狗頭人之間使用起來經常帶有歧視性。這隻民族比水民更早就被歸化了,傳統文化、族語都已經不復存,只有天生的外觀和身體素質彰顯了他們本來是甚麼人。
古早時代
山民本來居住在有魔石礦脈的「靈山」上,礦脈的能量讓山上物產豐饒,但卻也招致山民後來的不幸。前面提過狗頭人是魔法文明,在還沒有人造魔石技術的時代,只能使用天然開採的魔石礦作為魔力能源。起先,山下的狗頭人和山民以交易方式取得魔石礦,互利互惠相安無事,但當靈山下面的狗頭人國家準備要和鄰國進行戰爭的時候,為了確保魔石這種重要的戰爭物資充足,便以強硬的態度開軍隊進入山中,向山民「徵收」魔石礦,並強迫山民為滿足軍隊的需要成為礦工,山民原有的生活從此一去不復返。即使靈山的礦脈被開採一空後,山民的礦工生活也並未因此結束。他們被轉移到國內各地其他礦場工作。由於外觀特徵明顯,就算逃脫也會被抓回去,他們始終難以擺脫礦工奴隸身分。
第一異界接壤後
第一次異界接壤發生後,來自異界的技術和材料促使人工魔石誕生,魔法設備的使用因此成本降低,不但可以普及化,甚至各種原本因為耗能大而只存在紙上的魔法技術,都能用人工魔石去實現。這一波技術進步,讓天然礦石的需求大幅下降,相對的全國魔法建設的需求大增,於是山民的工作就從採礦換成了工程施工。由於山民對於毒性環境的耐性強,許多山民工人在這時被引入蓬勃發展的第一異界接壤都市,轉給第一異界的異界人雇主,而這位異界人雇主讓山民工人的子女在異界人所開設的「異界技術交流學校」就學,自此開始,山民才終於獲得翻身的機會。
山民子女在從該所學校畢業後,通常會直接越過接壤點,去第一異界打拚,因為在那裡,不會有人看外觀就把他們當奴隸對待。而其中一位在異界取得事業成就的山民,為了給族人更公平、受保障、有自尊的就業環境和生活,決定帶著在第一異界累積的技術能力和資產回到「母國」,他富含雄心的行動實際上也成功提升了族人的社會地位,而這家企業就是山民同學家裡所屬的建商集團。
第二異界接壤後
由於有著靠異界翻身的歷史經驗,當聽聞第二異界接壤、國家要招商建設實驗城市的消息時,這家建商馬上就率先參與了實驗城市的建築規劃,其負責的建設也包含學校(二異高)。學校建成後他們也積極鼓勵族中優秀子弟前往就讀,以吸收新的異界技術和知識,持續開創族人的光明未來。
結語
經歷了遭受剝削的歷史之後,山民的傳統文化、語言都沒有留下,還被奪去了祖傳的土地。然而他們還記得自己是靈山下來的一族。不論生活方式怎麼改變,都要以族人堅強互助生存至今為傲,這就是他們現行的族訓。
雜談
資訊封閉的水民並不知道山民的血淚史,對奇力瓦來說,這家建商就跟其他外地人沒兩樣,是來跟異界人聯手搶走家園的土匪。如果有機會讓奇力瓦跟貝洛多熟識些,或許他能得到不一樣的想法。
狗頭人的魔法,首先必須建構術式,再對術式灌注魔力,即可啟動術式施展魔法。術式的構成決定會產生什麼效果,而魔力的灌注量則影響術式維持運作的時長。有些術式需要足夠大的魔力才能啟動。已建構的術式可以事後改寫。
魔導具與魔石
將術式事先建構於物品上,即為魔導具,即使是一般的狗頭人,只要使用適當的魔石就能在需要的時候啟動魔導具。魔石之於魔導具的一般使用大致類似電池與電路,除非懂得魔力的放出技巧,否則只是拿著魔石靠近術式或隨便放置在術式上是無法作用的,所以魔導具通常都設計有供放置魔石的嵌入口,依據用途,有設計為嵌入即啟動、按壓後啟動、旋鈕開關式。由於普通狗頭人也可以利用魔石和魔導具施展魔法,單單能夠使用魔法並不能稱為魔法師。
魔法師的資質與術式
魔法師的特殊和專業能力,不在於魔法的施展,而是術式的建構。術式不只在啟動和運作時需要魔力,其建構及改寫的過程也需要魔力,而且越是複雜龐大的術式,建構時消耗魔力越多,通常此時消耗的會是建構者=魔法師自身的魔力,因此魔法師所需的基礎天賦之一即為充沛的魔力。
但光是擁有魔力的資質還不足夠。先前說過單純把魔力來源靠近術式並無法達到灌注魔力的目的,必須擁有放出魔力的技能才成立。而建構術式時即是靠著此一能力,將放出的魔力凝結在特定位置。這個技能的施展和學習非常憑感覺、吃天賦,而且會不會放出是一回事,能不能順利按想像凝聚成希望的樣式又是另一回事,就如同有些人天生對立體形狀具有高度理解力,有些人能靠後天練習來掌握對立體形狀的敏感度,而有些人無論如何都無法。
擁有充足魔力和放出及凝聚的技巧後,基本上已經可以說是具備成為魔法師的資格了,只要有現成的術式範本,就能夠依樣畫葫蘆複製,而且建構技術越熟練,耗時和耗魔都會減少,魔導具的品質也會上升。日常會大量使用的魔導具就是由這樣的魔法師們進行製作。
然而這種普通魔法師學校就能教出來的魔導具工匠,尚且不能稱為優秀的魔法師,真正能享有高階魔法師地位名譽的,還必須擁有因地制宜創造出所需術式的能力。為此,他們不但要學習掌握各種現有的術式、研究不同術式組合的效果,甚至還要鑽研開發新型術式。首都最高學府的魔法研究室,正是集結了這樣的優秀魔法師及其學徒們進行新術式研究最知名的單位。
魔法師相關的職種分類
依照不同的資質和能力,魔法師大致分為下列職種。
1. 學者:精通複雜的術式,開發新型術式及術式組合。
2. 魔導具設計師:基於對現有術式的理解,設計及改良魔導具。
3. 魔導具工匠:依據現成的術式範本,大量製造品質穩定的魔導具。
4. 魔力供應者:利用放出及儲存魔力的技能,為大量生產的人造魔石灌入魔力。或是為人工魔石出現前就存在的大型魔法設施當中使用的天然魔石定期補充魔力。通常是魔力特別充沛,但術式建構技巧不佳的魔法師們從事的職業。
5. 魔法士兵:作為士兵,就職條件比前者多了體能和武器技能兩項。他們身上的防具和武器均有術式(也就是魔導武裝),依照戰鬥的狀況可以自由施展上面的魔法。雖然也有裝置了魔石的魔導武裝可以讓不具魔法資質的士兵使用,但不必花魔石就能用魔法的士兵總是比較省錢的。
註:沒有魔法師資質的人,其實也能從事術式研究,但因為他們無法自行建構術式來進行假說測試,所以不會有魔法師頭銜。這樣的術式研究者大多是作為魔法師的助手存在,但擁有財力的術式研究者,則可以聘請魔法師代為實踐術式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