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 (三) 公布簡章開始報名
8/22 (三) 書審結果通知/公布
8/28 (二) 課程說明會
9/1 (六) 入學測驗(詳細測驗內容,請看入學測試頁面)
9/8 (六) 入學測驗備用日
9/12 (三) 通知入學測驗結果
9/18 ( 二) 班務討論
- 選班長
- 討論如何分組
- 預習課程
9/25 (二) 登山領導與統御
- 登山計畫內容
- 登山資料查詢
- 擬定計畫
- 登山留守計畫
- 登山隊伍分職
10/9 (二) 登山裝備與應用
- 郊、中、高山之衣著及裝備對應
- 輕量化概念
- 技術裝備選擇及應用
- 以嚮導角色準備裝備
- 團體裝備的食衣住行
- 輕量化經驗分享
- Q&A
10/11 (四) 宿營實務
- 紮營 (營地選擇 / 搭帳 / 露宿生活)
- 升火(如何升火 / 火爐 / 滅跡與復原)
- 刀鋸的選擇與使用(介紹 / 用刀方式 / 開路要領)
- 野炊(鍋具爐頭 / 糧食準備)
10/13 (六) ,14 (日) 宿營實務【戶外課】
- 體能訓練(跑步)
- 宿營實務野外實作(繩索與繩結複習 / 外帳各式搭法 / 山刀、鋸子的使用 / 生營火 / 獨處過夜)
- 日後的戶外課都必須複習相關操作項目
10/16 (二) 地圖判讀與導航(一)
- 地圖如何產生及類型
- 座標如何讀
- 地形辨識
- 森林指北針操作
- 地圖製作
- 導航方法
- 路線規劃表
10/18 (四) GPS與無線電操作
- GPS 操作與使用(GPS 裝置的差別與選擇 / 查出所在位置並通報 / 座標轉換方式 / 離線地圖應用)
- 無線電通信原理及操作實務(常見的無線電種類及選擇 / 常用功能示範 / 聯方式及中繼)
10/20 (六), 21 (日) 地圖判讀與導航【戶外課】
- 地圖判讀、定位與導航實際操作
- 日後的戶外課都必須複習相關操作項目
10/23 (二) 地圖判讀與導航 (二)
- 地圖戶外課的總複習
10/25 (四) 初級攀登
- 攀岩裝備介紹
- 繩索、繩結、初級攀岩技術
- 藉由初攀及初溯的技巧與觀念,來克服困難地形通過。
10/27 (六) 固定點架設【戶外課】
- 單一固定點的選擇與架設
- 架設固定點所使用的繩結
11/1 (四) 登山醫護
- 高山症(詳細症狀 / 案例複習 / 領隊決策 )
- 毒蛇(詳細症狀 / 處理方式 / 案例分享)
- 營地燒燙傷預防
- 山難處置(直升機呼救要點 / 醫藥包分享)
11/3 (六),4(日) 困難地形通過【戶外課】
- 週六攀岩(裝備介紹 / 攀岩技巧/歐式確保 / 理繩&收繩)
- 週日溯溪(裝備介紹 / 背包裝填與防水 / 溯行技巧 / 急流橫渡 背包助浮與拋繩救援)
11/6 (二) 山域探勘 (一)
探勘 Explore(探索勘查 、探索未知、實地查看)
- 山域探勘主題簡介(山峰 / 湖泊 / 瀑布 / 草原 / 巨石 / 神木 / 鐵道 / 古蹟 / 古道 / 植物 / 動物 / 地質)
- 台灣山域差異性介紹(五大山脈 / 海跋的影響 / 南北差異 / 陰陽差別)
- 探勘實務(困難植被(以花東山、匹匹達唐呂為例)/ 地圖分析(以馬軍白石連稜為例)/ 從掌握度高的路線開始練習 / 從傳統路中發現新意(以鹿池、翠池為例)/ 大量閱讀登山相關資訊(以合歡越嶺古道為例)/其他
- 結語(探勘初心與團隊創作 / 獨一無二的旅程)
11/10(六), 11(日) 山域探勘 (一)【戶外課】
- 給各小組須經過的標竿點位及營地座標,自行規劃行進路線,以完成2天1夜的探勘行程。
- 本課程綜合地判、困難地形通過、宿營實務及通聯之實地操作練習。
11/13 (二) 緊急避難
以週末戶外實際操作項目先講解練習 :
- 避難小屋
- 戶外實用繩結(含1/3系統使用之繩結)
- 簡易吊帶
11/15 (四) 野外醫護
認識傷害評估系統,熟悉初階訓練營所學之醫護知識並能實際運用。
- 傷患評估系統 PAS
- 情境演練(外傷 / 環境、內科疾病)
11/17(六),18(日) 意外事故處置實務【戶外課】
- 慢跑(體能訓練)
- 重裝沿河床練習前進,渡河~約30分
- 選營地搭緊急避難小屋
- 輕裝沿河床練習困難地形通過
- 放天燈
- 避難小屋過夜
- 繩索回收系統 / 困難地形攀降練習 / 1/3省力系統)
- 個人背負(扁帶、背包、主繩外帳短距離背負)
- 實地傷患搬運,由營地背負至停車場
11/20 (二) 山難案例討論與分析
- 由各組自提一個山難案例進行分析,並於上課時發表,及接受其他人員發問。
- 各組選擇的山難案例必須在上課前2週公告,所有學員都必須去瞭解這些案例,以方便討論。
- 若各組所提的山難案例重覆,或主課教官認為不具代表性,則重提。
11/22 (四) 登山倫理
- 人與自我─我們為什麼要爬山
- 人與人─如何處理人與人間的關係
- 人與山─對待山林環境的態度
11/27 (二) 山域探勘 (二)
什麼是探勘? 為何選這路線? 關於山域探勘, 採研究報告形式進行。
- 人與山之間的關係 / 你與山之間的關係
- 探訪原由與預計目標
- 路線安排與計畫
- 每日行程列表,露宿點選擇與水源
- 對伍組成與人員管理
- 預估困難地形的地點以及因應方式
- 撤退路線與轉進路線的規劃與採用時機
- 留守人員與回報機制與計畫公糧與公裝安排
- 行前訓練與溝通協議
12/1 (六), 2 (日) 山域探勘 (二)【戶外課】
在指定的特定區域內,完成關於登山/戶外/野地探索為預設目的的行程 (地點於開課後另行公布)
- 人文與地貌的研究與實地探索
- 路線規劃與行進細項的執行
- 團隊與個人糧食計畫的執行
- 通訊以及繩索技術裝備的準備與操作演練
12/4 (二) 綜合複習
- 擬定10題常見的登山問題,事先給予學員自行找答案,並於課堂上討論。
- 學員自行提問討論。
12/8 (六), 9 (日) 結訓測驗【戶外課】
- 2天1夜的測驗行程,給予各小組標竿點位及營地座標,其餘由各小組自行規劃。
- 行程中測驗官會依評分表,實地測驗及評估學員個人表現及團體表現,評分項目總計有十項,分別是裝備選用與打包、行進技巧、困難地形通過、定位及導航、通聯、用繩、用刀、取柴生火、搭帳、其他。
- 測驗結束後,個別給予學員成績單及綜合的學習建議。
12/13 (四) 結訓討論
學員、教官、助教發表心得、感想,繳交受訓心得及建議報告,並頒發結業證書。
上課地點 : 台北市信義路二段10巷 3號之2 ( 捷運東門站2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
上課時間 : 每週二與週四 19:00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