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徵語言治療師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以預防、評估、鑑別與治療各種因先天、衰老、傷害、疾病或環境因素造成動作與功能問題的專業醫療。
物理治療師是動作的專家,個案經由物理治療師專業的評估,透過運動治療、儀器治療及徒手治療來預防及改善因身體機能損傷與功能障礙帶來的不適與疼痛, 恢復身體應有的功能,避免個案再度受傷或病情惡化,以及讓身體現有的功能發揮最大的能力
骨科物理治療
針對肌肉骨骼系統相關問題的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基於骨科物理治療之學理基礎,運用運動治療、徒手操作、儀器治療、動作分析、輔具運用等方法,協助病人減輕肌肉骨骼問題造成的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肌力、矯正姿勢、恢復動作功能。
服務對象
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疼痛、脊椎側彎、肩頸疼痛、下背痛、姿勢不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肌腱炎、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症候群、媽媽手、退化性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治療、骨折後遺症、術後復健、關節僵硬攣縮、關節不穩定、肌肉萎縮無力、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踝關節扭傷、肌少症、核心肌群無力等等。
進階治療-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是在3D的空間上產生的扭轉與形變,本所以西班牙巴塞隆納BSPTS 系統矯正為主,其概念為穩定的3D姿勢矯正、擴張技巧、肌肉活化以及整合;BSPTS經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證能改善脊椎側彎角度並進一步預防惡化。
服務對象
不同年齡、不同脊椎側彎角度其變化與惡化風險皆不相同,並且受諸多因素影響,歡迎與我們聯繫諮詢。
兒童物理治療
針對發展中的兒童,在兒童遊戲與親子互動的自然情境下,運用與結合發展理論,包含神經成熟理論、動態系統模式、行為學派、動作控制學習、個案處理模式等,利用各種不同的誘發、治療手法、治療設備及輔具進行發展治療、運動治療與功能訓練。強調以家庭為中心,將治療計劃融入日常生活中,激發小寶貝們的潛能,促進獨立自主、融入社會。
療育對象
針對未滿12歲的兒童,經由動作發展評估,由於各種因素而影響發展或動作失能的兒童。
如:發展遲緩、腦性麻痺、動作協調不良、神經肌肉障礙(如肌營養不良或肌萎縮症)、染色體異常疾病、早產兒等高危險群兒童、其他先天骨骼肌肉異常或心肺系統異常的兒童、一般兒童常見骨骼肌肉問題及運動傷害 (姿勢不良、內外八)。
兒童職能治療服務之年齡層包含剛出生的新生兒一直到青少年。常見的診斷有腦性麻痺、染色體異常、肌肉萎縮、腦傷、脊隨損傷、感覺統合障礙、學習障礙、自閉症、智能障礙、注意力缺損過動症、行為及情緒障礙等的個案。
職能治療師從孩子每天的生活內容,包括生活自理、學習、遊戲及休息等活動中了解孩子的能力及限制,並運用活動設計的技巧,配合孩子的發展、學習潛能及深入了解他們想做或必須做的事,於活動中設計適當的挑戰,逐步提高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視知覺障礙
常常找不到東西、無法區分相同相異處
社交技巧障礙
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互動、不願分享、不懂得察言觀色
注意力不足
坐不住、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分心、時常放空、對他講話似乎沒有聽到
情緒障礙
情緒反應激烈、愛生氣
學習障礙
特定項目學習上有困難,例如書寫困難、運算困難
閱讀困難
拼讀注音困難、閱讀速度慢且常常發生錯誤
書寫問題
仿寫有困難、筆畫不完整、部件相對位置或比例不正確
動作協調問題
走路常跌倒、容易撞到東西、動作笨拙不協調
行為問題
時常動手打人、故意做一些引人注意的行為
感覺統合失調
觸覺敏感、笨手笨腳、動作控制困難
空間概念不足
寫反字、抄寫時常漏字或閱讀經常跳行、模仿無法找出相對應的位置
工具操作能力不佳
握筆姿勢不正確、剪刀使用能力差
認知能力不佳(記憶力、推理、配對、命名困難)
精細動作發展遲緩(手部動作不靈巧)
抓握經常掉東西、手部肌力不足、靈活度差
生活自理困難
語言「治療」的方法是藉著治療師所設計的活動與練習, 來幫助有溝通或吞嚥困難的人,改善溝通技巧、閱讀理解、嗓音表現、說話清晰度或吞嚥功能,使他們能更有效地與別人溝通、或更安全地吞嚥進食,以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語言理解、表達障礙之評估與治療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中風或創傷後失語症的溝通復健、成人與孩童讀寫困難、社交互動語用訓練
構音異常評估與治療
兒童構音不清楚 (臭乳呆)、唇顎裂構音矯正、聽障構音矯正、成人口齒不清、中風腦傷或神經性疾病導致運動型言語障礙
語暢異常評估與治療
兒童及成人說話不流暢(口吃)
嗓音/共鳴障礙評估與治療
聲音沙啞、發聲困難及各種嗓音問題
吞嚥障礙之評估與治療
嬰幼兒餵食及吞嚥困難、成人吞嚥障礙
溝通障礙輔助系統使用之評估與訓練
溝通輔具之設計,選配及使用指導,幫助發展性障礙(含智能障礙、腦性麻痺、自閉症語言...)、後天性障礙(含失語症、腦傷、脊髓側索硬化症、巴金森氏症、失智症...)尋找替代的溝通策略
藝術治療是一種結合創造性藝術表達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藝術治療工作者提供一個安全而完善的空間,與個案建立互信的治療關係,個案在治療關係中,透過藝術媒材,從事視覺心象的創造性藝術表達,藉此心象表達,反映與統整個人的發展、能力、人格、興趣、意念、潛意識與內心的情感狀態。在治療關係中的表達經驗和作品呈現出來的回饋,具有發展(成長)、預防、診斷和治療功能。個人情感、問題、潛能與潛意識在治療關係中被發掘與體悟,進而得以在治療關係中加以解決與處理,幫助個案達致自我瞭解、調和情緒、改善社會技能、提昇行為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促進自我轉變與成長、人格統整及潛能發展。
療育對象
發展與學習困難領域:包括發展遲緩、智能障礙、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情緒障礙、學習障礙、行為問題等
療育特色
藝術治療因具非語言溝通的特質,治療的對象較一般心理治療為廣。舉凡智能障礙、幼兒、喪失語言功能者等均能接受藝術治療
藝術創作是一種自發與自控行為。經由創作的過程,當事人的情緒得以緩和
當藝術治療團體中的團員在創作,陳述其作品,和團體分享時,常能喚起或刺激旁觀成員的情緒反應,加強其他成員積極參與活動的動機,增進團體的互動和凝聚力
藝術涉及到當事人應用其知能和感官。藝術治療可促進幼兒的感覺統合
音樂治療是以利用樂音、節奏對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在身、心方面「有需要」進行治療的個案,針對其「需要治療」的部分,進行「有計畫」,「有目的」的療程,來達到恢復、維持及改善心靈與身體健康的治療目標。
療育對象
自閉症、腦性麻痺、過動、唐氏症、威廉氏症、發展遲緩、情緒控管、身心重建、安寧醫療、減緩疼痛,舒壓…
療育特色
音樂,在音樂治療中,是一種工具,就像是復健科裡的復健器材,是輔助治療的工具。「音樂是一種強大而且有幫助的用具,用來建立溝通的管道,支持兒童和成人在心智、肢體、社會行為和情緒的學習與重建。」
音樂治療在早期療育階段,是透過聆聽、歌唱、彈奏、敲擊、律動、即興創作等音樂經驗,讓治療師與病患間建立的互動關係,來幫助病患改善肢體、表達溝通、認知理解、社會行為、以及情緒表達等方面問題的健康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