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徵語言治療師
「每當疾病與靈魂的失落有關連時,藝術就自發地顯現,充當治療法、靈魂的醫療。(Whenever illness is associated with loss of soul, the arts emerge spontaneously as remedies, soul medicine.)」(McNiff, 1999)
課程簡介
說到藝術、會讓你想到什麼呢?也許是美術館裡掛著的畫、古城雄偉的建築、時尚產業前衛的設計等,聽起來挺有門檻、跟自己不那麼靠近。但你知道嗎?藝術其實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從出生開始,甚至不需要語言,我們就會藉由身體與四肢的動作來與這個世界互動,若能搭配適當的材料,讓這些動作留下痕跡,我們便能更清晰地看見孩子所展現豐富內在世界的樣貌。
在藝術治療中創作的關鍵是個人內在經驗的表達而非作品表現,而藝術治療課程結合藝術的優勢以及助人的專業,在治療師的陪伴之下進行藝術創作,可以協助參與者更自在地表達內在的情緒、思考以及想法。在課程中治療師會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身心環境,以尊重與包容的態度陪伴參與者整理與盤點關於創作的脈絡,以及作品背後隱藏著的心路歷程。對於口語表達發展尚不成熟、或是自認不善以語言表達之個人,藝術治療的非口語特質更能提供協助與支持,放下對語言表達的緊張焦慮,讓參與者相信創作與圖像能說得更多。
「藝術心理治療」將藝術創作中的心理動力現象,協助人們對創作進行聯想和詮釋,來幫助抒發情緒與潛意識。此一模式把藝術創作當成一個媒介,能夠使創作者的象徵性表達和非語言溝通被看見,進而解決問題、化解衝突,甚至幫助創作者發現自己的內外與外在世界的關係,進而形成新的觀點,促進成長與正向改變。
作品結果的詮釋、解讀與分析固然重要,然而過度強調作品而忽略創作過程中的訊息與情感歷程,容易錯失藝術與創作者之間最真實與深刻的內涵,因此藝術心理治療不僅著重創作過程中所發生的轉化與表達,同時也關注與現實能夠保持連結。在這個歷程中最重要的是與藝術建立起安全、接納與信任的關係,讓每個來到藝術面前的你可以放下對美醜、善惡、好壞等的評價,以開放、自由、關懷與包容的態度來發揮藝術的療癒力量!
提供一段專屬於個案的時間,一對一與治療師單獨會面。在此課程時段中能更專注、不受干擾的創作,聚焦在自己想改變或探索的議題上,治療師也能更深入、完整的協助個人的困擾。治療師會與個案或家長討論關於治療的方向與目標,並隨著治療階段做彈性調整。
個別藝術療癒課程能協助個案自我了解,覺察內在心理需求,藉由創作探索促進個人的自我認同與整合。同時,在創作過程中讓個人的情緒有一個安全的釋放與宣洩空間,進一步練習辨識與調節情緒的能力。當遇上較重大的事件時,一對一藝術療癒能引導個案覺察內在的動力與需求,用自在的距離碰觸生命中的創傷與失落,找到安頓身心的方法與位置,轉化悲傷成為溫和穩定的力量。
藝術療育團體
以團體的方式與一群有相似議題的夥伴一起享受創作,過程中不會有新的成員臨時加入,每位成員都能又足夠時間與團體夥伴熟識,並在創作中與其他成員有比較深刻的分享與交流,成為彼此支持的力量。
透過團體的方式進行藝術療癒課程,除了藝術創作探索帶來的自我了解,也能在團體互動過程中學習如何與其他同儕互相尊重與包容。並且在團體創作中激發創造力與想像力,增加個人的自信心,藉由成員彼此分享,能讓參與者有機會大量練習從不同角度與觀點看待事情,並發展正向的人際互動。
親子藝術療育課程
在這個親子一起參與的課程中,透過治療師的引導,家長與孩子能藉由體驗媒材、一同創作互動,感受玩在一起的趣味,同時創造新的對話與正向關係的經驗。家長也能藉由此歷程與治療師討論、進一步理解孩子的繪畫與內在世界。
在親子藝術創作中,身為父母的您可以發現孩子創作中的故事,增進對孩子內心感受的理解,同時,藉由練習用鼓勵的態度回應與同理孩子,更加穩固與孩子的正向關係。而您的孩子也能在此一歷程中,與您有一個正向的互動模式、增加安全感,並在創作過程中增加表達的意願與能力,獲得發揮創造與想像力的空間,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學齡前幼兒藝術療癒
兒童/青少年校園適應困擾
兒童/青少年情緒議題
成人自我/生涯/情緒議題探索
憂鬱症、焦慮症之藝術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