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色畫?不畫?
著色畫?不畫?
文/鄭曉彤 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
著色畫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不陌生的活動,指令簡單、什麼樣的畫筆都能夠完成,對孩子來說是個有趣又能打發時間的事情。幾年前因為韓劇風靡全球的著色畫繪本,世界各地都出版了各式各樣主題、琳琅滿目的繪本書。到底讓孩子(甚至大人自己)畫著色畫好不好呢?
身為一向鼓勵自由創作,相信能自發表達是邁向身心健全的途徑之一的藝術治療師,對於著色畫的流行一度真是挺擔心的,著色畫的格子是設定好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作的可能性,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更是阻礙其多元創造能力的發展,對他們來說會不容易想像除了這樣子畫畫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
然而著色畫確實能滿足某些心理狀態,否則也不至於大流行。在實務工作中我有時候也會讓孩子使用著色畫。它的框架是限制,同時也是一種安全感,特別對於具有「美術課要打分數」經驗底下成長的我們,多半都帶有藝術創傷,我們恐懼創作的自由,更害怕創作後的評價。對於美只剩下一種標準的時候,著色畫的格子令人安心,只要不超過框框、只要好好的填滿,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至於著色畫到底適不適合讓孩子使用呢?我想問題不在於能不能用、而是如何使用才能最大化的讓媒材成為我們的幫手。我很喜歡幾年前出版了著色畫繪本的藝術治療師學長的註解:「格子可以在,也可以不在」。當我們需要安全感,格子可以讓我們安心;在過程中慢慢能掌握自己、能給自己長出一些信心時,也不必一下子拿掉所有框框,我可以先突破一兩格、或在大格子裡面自己加上自由創作的內容。允許孩子、也允許自己慢慢來,站穩了再下一步。我想這才是著色畫的正確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