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徵語言治療師
吞嚥障礙是指因機能上構造上或心理的原因,從準備吞嚥開始,到食物由口腔到胃的移動過程發生困難。整個吞嚥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
1.認知期:指的是在吃東西之前,用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感官,以及過去飲食的經驗,來感覺正要享受食物的性質(硬度、味道、溫度等)
2.口腔準備期:食物在口中攪拌及咀嚼,並將食物的黏稠度調到適當程度,準備吞嚥。
3.口腔期:舌頭將食物後推至啟動吞嚥反射。
4.咽部期:吞嚥反射啟動,食糰移動到咽部。此時會停止呼吸,保護食物不會掉進呼吸道。
5.食道期:食道蠕動,將食糰從食道推進胃裡。
以上無論哪一階段出現問題,皆會導致吞嚥困難,引發相關的併發症,例如:「吞嚥效率不佳」:使得食物攝取量不足,出現營養不良、脫水等;「不安全的吞嚥行為」:因食物不慎進入呼吸道,導致吸入現象或肺炎的危險。
※吞嚥障礙的徵兆與症狀:
1. 無法辨識食物、難以將食物放到口中、無法控制口中的食物或唾液,例如: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不自覺,或咀嚼中食物往外掉落、平時有留口水情形。
2. 每口食物需嚥兩三回,或吞完後口腔中仍殘留許多食物。
3. 很想吞下嘴裡的食物,但難以做出吞的動作,以致食物吞不下去。
4. 吞嚥前、中、後咳嗽,例如:用餐時或用餐後常出現咳嗽或嗆咳(咳得幾乎喘不過來)。
5. 用餐完後,講話聲音會有咯咯聲、咽部或胸腔分泌物增加。
6. 原因發燒。
7. 反覆性肺炎。
8. 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9. 患者抱怨自己有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治療原則:
【直接治療】:直接由口腔進食,依患者吞嚥因難原因調整進食方式包括選擇。或是利用 非口腔進食方式,例如:短期使用鼻胃管,待吞嚥功能改善或學習吞嚥技巧後可安全進食再拔除。
【間接治療】:利用運動增進吞嚥機能。
※家屬能夠做什麼:
1.與醫療人員充分溝通,瞭解患者吞嚥困難的原因及治療計劃。
2.支持並鼓勵患者參與並依計劃配合治療。
3.提供充裕的時間及安靜的環境,讓患者專心進食。
4.只給予治療師允許的食物。餵食下一口食物前,需確定患者己吞乾淨口中食物。
5.若患者有嗆咳情形,應立刻停止進食。
6.進餐後應清潔口腔,並確定無殘留食物在口中,避免說話時吸入及保持口腔衛生。
7.餐後維持直姿 20-30 分鐘,避免食物逆流或打嗝哽嗆。
8.每週至少稱兩次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