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徵語言治療師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孩子表達的詞彙約來越多,語句越來越長,常常嘰哩呱啦講不停,有時急著一口氣把話說完,反而出現結結巴巴、斷斷續續不流暢的狀況。請家長先不要太過擔心焦慮,急著找醫生。其實孩子在早期語言發展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類似這樣「口語不流暢」的情形,都算是在學習階段常發生的普遍現象,特別是2歲到5歲的兒童 ,主要是因為孩子語言仍在發展還未達到精熟的狀況,詞彙量較少,或想要說較長較複雜的語句、或是想要學大人一樣的說話速度,而造成不流暢的狀況;這只是學習語言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的不流暢(normal disfluency)」,屬於學習中的過度階段,並非真正的口吃,等到孩子語言能力更成熟的時候,這種不流暢的現象會自動消失!
但如果隨著年齡成長,語言能力已經發展成熟了,仍然持續說話不流暢超過半年以上,或是說話不流暢的情形未減反增並持續惡化,甚至說話時還會出現奇怪的身體動作或掙扎用力的臉部表情,這時就要提高警覺,您的孩子有可能從「正常的不流暢」發展成真正的「口吃」了,需要趕快帶去醫院做更進一步的檢查!
當孩子年齡還小(學齡前),自我監控、情緒控制等能力較弱,通常這時的治療重點會是環境改善,藉由改變重要他人(家長、教師)的行為來幫助兒童的語言;所以在這時的口吃治療會花很多的時間衛教家長,教導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流暢的說話,並成為孩子良好說話方式的示範者。
雖然孩子可能年齡還小,但孩子口吃時會伴隨一些無法自主的動作出現,例如:眨眼、表情用力、緊張等,或是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口吃的問題(例:被他人嘲笑過說話方式)而會害怕說話,我們就會考慮直接治療,以提高兒童對口吃問題的自我覺察能力,並配合增強本身說話順暢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