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語言的同理心 - 調和

郭韻筑  藝術治療師撰寫

         在治療的場域當中,治療師能用他們的洞察力去觀察到個人內心的需要,並且以同理心去體諒人們的感受。這樣的包容與尊重,讓使用服務的人感到被瞭解。藝術治療師Cathy Malchiodi認為,在藝術治療的過程中,因著其融合許多藝術、不同媒材或是動作等因子,使得藝術治療更為強調感官、情緒與非語言的溝通。藝術治療師在治療室中,不只聆聽個案的語言,另一大部分是去感受個案作畫時的情感,作畫時身體的動作,或是使用各種媒材時的力度與速度。這些非口語的經驗,遺落在治療室中每個角落,因著治療師的觀察而被收納成回應給個案的回饋。

         因著藝術治療強調情緒與感受,使得藝術治療能碰觸到個案心中的情感。藉由個案所繪製的圖像,加上治療師陪伴個案作畫過程中所覺察到的感覺,讓案主能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內心地圖。這一份藉著作畫以及感官為基礎的情緒表達,便是藝術所能帶來的「調和力」。調和力使得個案有時候不需使用語言,就能傳達出心底的憂傷、緊張、害怕或擔心。而藉由治療師的接納,使得案主能梳理說不出口的感情。這一份溫柔的力量,寧靜地在個案的畫中抒展,用一種溫和的態度來支持個案的心情。

         在藝術治療的團體中,調和的現象也會發生。成員有時能在他人的畫作中,看見和自己心底相類似的感情,因而讓自己內心的感受被接納與認同。這也讓參與在團體中的成員,能經歷來自不同成員的情緒支持。以下的一篇小故事可以稍稍展現出,在藝術治療團體中,調和力如何藉著畫作展現,又如何去支持成員彼此的害怕心情。

        『...惠秀總是第一個來到團體,她有點矮小,很願意參與討論,經常在團體中都是第一個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感受。惠秀今天的畫中央有一隻大蜘蛛,蜘蛛佔滿畫面的大部分空間,毛茸茸的身體是深紫色的,與背景的深藍色幾乎融為一體。惠秀表示這隻蜘蛛是昨晚自己在夢中夢見的,昨晚她被這隻蜘蛛驚醒。

         有趣的是,當天其他成員的畫中也有蜘蛛的形象,這現象讓大家會心一笑,也促使大家在團體中能分享自己對蜘蛛的感受。每個人所繪製的蜘蛛長相不同,顏色也不同。成員針對不同的蜘蛛與顏色做了不同的表達,大部分的感受皆是緊張、害怕、厭惡或其他令人不舒適的感覺。而這些感受讓惠秀覺得被包容與同理。惠秀昨晚作惡夢時的感受,因此能在團體中藉由創作得到紓解。』

         這個經驗可以看見Cathy Malchiodi所強調的,在藝術治療中,治療師及個案間不是只透過言語溝通,而是藉由共同經驗、觸覺、視覺交換而產生互動關係。而這互動讓治療師能調和個案的情緒,甚至是讓個案自己本身能紓解內心的感受。


參考文獻: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arts-and-health/201603/expressive-arts-therapy-and-self-reg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