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2019年末新冠肺炎開始肆虐全球至今尚未獲得控制,這場近代人類面臨最嚴峻的浩劫無疑帶給世人警訊之外,更是讓人民深切反省該如何與萬物共處的。有鑑於永續與環保議題與觀光相關聯之重要性,於籌組將近一年的期間後,匯聚多種面向觀光產業菁英的『台灣永續觀光發展協會』(以下簡稱本會)於2022年3月27日正式成立,並召開台灣永續觀光論壇,關注與研議探討永續觀光相關議題與發展,期能為台灣的永續觀光發展盡心力。
因緣際會於2021年底獲悉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辦理對促進臺北市觀光發展有助益或配合市府政策辦理之觀光相關活動、訓練、推廣會或研討會之補助案公告資訊。本會雖尚於籌備階段,但已積極溝通後決定請纓爭取相關補助機會,以務實的作為推動與促進臺北市觀光的永續發展。
經過將近半年準備與盤點臺北市的各種觀光資源之後,我們決定選擇臺北市最後一塊濕地淨土,擁有「城市之腎」、「城市之肺」等稱號的『關渡』地區作為本計畫之場域基地。
『關渡』歷來聚落形成與城市發展依傍河流應運而生, 淡水河匯流了大漢溪、新店溪,交會著基隆河,滋養台北市的建城與興起。 隨著農業、商業、工業、科技化的進程,首善之都台北市積累了屬於自己的發展史。當SDG、ESG的概念在WHO 的呼召下,大至國家企業小至地方個人都必須從心重視,如何撫平人類過度發展衍生的自然耗損,及其所帶來地球難以承載的災難;而重新認識、關照滋養我們的土地成為當務之急。走訪台北周邊,尚存著原野平川、山林海河、農村氣息於一身的關渡,揭示著台北的初始,期盼自然生態、土地親善、歷史珠璣、飲食工藝、人文信仰的傳承,透過精心設計的活動為媒介,以宏觀、遠觀、微觀、近觀、靜觀、定觀、感觀的各個視角、使參與者緬懷過往、碰觸大地,關懷歷史、珍視台北的前世今生;重新調整生活態度,達成融合天地萬物、生存與共、永續發展的志望。
關渡~位在台北市北投區地處淡水河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關渡即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境內擁有台北市最大的濕地,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遂於1996年成立關渡自然公園;歷史悠久香火鼎盛的「關渡宮」為北台灣著名的媽祖廟;關渡平原為台北都市叢林之外保留了一片珍貴淨土,四季展現不同的樣貌,無論是美麗的花海或是田野稻浪,往往扮演洗滌煩塵,療癒人們的身心靈;環顧基隆河/淡水河以及遠眺關渡大橋與觀音山,更讓關渡的地景向天際延展,無論白晝或黑夜都能展現不同的景觀。
當你來到關渡,不禁走入李清照所著「如夢令」的意境: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挽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本計畫『觀度。關渡』預計打破傳統思維與眼界,以多種不同『觀點』『視角』透過主題講座、無人機空照、單車騎乘、走讀、手作DIY教學等活動,引導民眾與旅人前往關渡體驗多元豐富的觀光資源,並鏈結當地景區、商家與小農以尋寶集章展現關渡在地產業特色與促進在地經濟。各項講座及體驗活動並將積極做環保教育宣導,提升民眾環保觀念,促進永續觀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