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語言學、漢語方言學、漢語音韻學、漢語方言語法、漢語語法史與方言語法史
個人的研究興趣為歷史語言學,領域包括漢語歷史音韻學以及漢語方言歷史語法。個人研究的語言對象以閩語為主,兼及相關的漢語方言(吳語、贛語、客語及北方方言)。具體從事的內容涵括原始閩語比較構擬、原始閩語音韻層次與漢語音韻史的關係、閩語語法比較研究以及閩語共時詞彙語法解析等各個方面。個人認為,音韻、構詞、詞彙與語法(後面三者可視為廣義的語法)固然是語言學內部不同的部門,而其間實有互相補足啟發之處,因此綜合性的研究有其必要性。
個人過去十餘年來的研究,因應個別課題與對象之差異,具體成果之展現或有偏重,然而音韻語法的綜合性研究乃是本人自2007年入所服務以來一貫的研究進路,最初的研究的對象集中在閩語內部。
近五年來,不論是音韻研究或語法研究,則開始逐漸擴大視野,將閩語與其他漢語方言納入個人研究的範圍,在目前的成果中,已經進行比較研究的漢語方言包括官話、吳語及晉語。未來的研究規劃是納入贛語、湘語、客家語、粵語等,以期獲得全面的認識。
個人的研究具體而言涵括:
一、延續研究:
1.歷史音韻研究:原始閩語音韻系統比較與擬測;
2.歷史語法研究:現代閩語方言的共時與歷時比較語法研究。
二、新興研究:
1.方言音韻史與漢語音韻史:六朝時期南北方言音韻系統比較研究;
2.閩語語法史與方言語法史:處置式介詞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