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築塾代誌 NO.75
2021 年 9 月 5 日發售
2021 年 9 月 5 日發售
世紀大師
04 【梁思成誕辰一百廿周年‧紀念誌二】另類包浩斯抑或後布雜建築?梁思成在北京清華大學的論述形構與現代轉型
世紀大師
18 人生對場作——梁思成vs.路易.康
品建築
28 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
魚夫繪葉
32 千呼萬喚始出來——新竹公會堂
歷史台灣
36 台灣街屋建築的五個發展歷程
設敷題解
43 基地紋理在概念與設計發展的重要性——以成大93客家館、100兒圖與96、106專技設計為例
Case Study
50 新北市八里區公所
上期(8月號)《二個武士的對決 從「礁溪戶政事務所」與「礁溪長老教會」回溯黃聲遠與廖偉立的創作軌跡》一文介紹台灣兩位建築大師黃聲遠與廖偉立在礁溪跨時間的對場作(也把2棟建築當成封面),今年適逢世界建築大師路易康與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一百二十周年誕辰,張晉維博士候選人在前期(7月號)有《梁思成誕辰一百廿周年‧紀念誌一 梁思成年譜(1901~1972)──必須多說兩句》,緣於與他論及思成與路康的出生、師承、情愛、成就⋯⋯殊堪比較玩味,乃商議把《梁思成誕辰一百廿周年‧紀念誌二 另類包浩斯抑或後布雜建築?梁思成在北京清華大學的論述形構與現代轉型》延到9月號,我補綴一篇《人生對場作——梁思成vs.路易・康》以為續貂,且以思成、路康的老少照片並列,百年前玩自拍的梁思成堪稱調皮、前衛。
《梁思成誕辰一百廿周年‧紀念誌二》詳細討論梁思成在二戰後創辦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時,如何在自身與林徽因所受布雜美院訓練面臨包浩斯新世界設計教育思潮衝擊時,調整因應的努力。
拙文《人生對場作——梁思成vs.路易・康》,則列表排列路康、思成兩人年表及整理文字呈現兩人如何身處接近的時空,又為何終於緣慳一面,未曾綻放交會時互放的光亮。然後在1950年左右人生的曲線黃金交叉,路康迎來輝煌的晚年風光;思成則渡過悲慘的晚年歲月。路康的影響深遠,持續綻放著光芒,思成則留下不勝唏噓的追憶。
廖偉立建築師撰《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以圖、文闡釋如何以草圖操作傳達建築思考,此快速且犀利的工具,方便建築師思考,也是與業主、同事、顧問之間最早、最立即、有效率的溝通。這篇短文附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礁溪教會的發展過程草圖,有興趣的讀者可與8月號一起開卷咀嚼,是一視覺與腦力的饗宴。
魚夫介紹日治時期1920年動工的新竹公會堂,公會堂建築源自西方古希臘形塑市民運動、藝術精神和政治生活的場所,有別於過去漢人社會散漫的廟埕民間集會。1945年新竹公會堂遭美軍大轟炸嚴重毀損,二戰後修復因陋就簡。2011年新竹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起分三期修復,預計於2022年完工,並舉辦百周年慶,期待慢工出細活。
建築人魏廷羽對台灣光緒年間至二次大戰結束之間的七十年鄉鎮的街屋建築以年代發展細分為5個階段,各有其時代背景與呈現的樣貌,配以整理歸納的圖片,可理解其前世、今生甚至接續未來的沿革發展,對於理解台灣都市與建築風貌是一篇重要指引。
基地紋理在概念與設計發展過程都是首需念茲在茲慎重面對的,乃以成大建築研究所及專技建築師設計考試題目剖析如何理解題目所給Anchor(錨定)的重要性及其形塑的紋理之特質,進而知道如何因應、破解。輔以參考案例使得以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