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2025 年 9月初發售
NO.123/ September 九月號
空間 × 文學
04 2025學學|空間 × 文學|建築寫作的設計與構築
08 在雨中找到位置:一座為人留白的小紅屋 小紅屋——猴硐遊客中心
14 愛在機械風暴來襲時——包浩斯創辦人的初戀
22 流量到流光:走進工地的365天
經典建築
30 甘迺迪圖書館暨博物館(上)
品建築
42 愛戀布拉格——百年經典現代建築的交纏
品建築
52 臥遊筆記:大阪世博台灣館「Tech World」,溫潤的科技山嶽
反思建築
56 大阪的民間近代建築巡禮(上)
案例解析
59 西雅圖聯邦法院Ⅳ
張晉維博士指導的2025學學【空間 × 文學|建築寫作的設計與構築】,本期精選三篇佳作刊登:練習在空間與書寫間,尋找自我感受的張家詩撰《在雨中找到位置:一座為人留白的小紅屋 小紅屋——猴硐遊客中心》一文,從空間的詩意尋找山裡節點的前世今生;工業設計出身、投入空間設計的李果樺講師在各領域獲獎無數,撰《愛在機械風暴來襲時——包浩斯創辦人的初戀》一文,書寫一段膾炙人口的世紀戀情,包浩斯創辦人葛羅培斯與愛爾瑪・馬勒的邂逅與熱戀,恰如其對現代產業建築簡捷明快的追求,寫情愛以及對設計的狂熱,葛羅培斯終能執現代建築教育之牛耳;從事行銷公關多年,目前擔任藝谷暖流art media主編的林淑靜因緣際會參與“以人為本——全台第一座永續庇護園區”的建築專案管理公關一職,將一年來工作心得整理成《流量到流光:走進工地的365天》一文,從非建築專業參與催生完成空間成品,分享成長的喜悅。
建築人黃任遠雖尚未赴2025大阪世博,憑著網路臥遊撰《臥遊筆記:大阪世博台灣館「Tech World」,溫潤的科技山嶽》,品評本屆台灣參展的玉山館,顯見其在案例解析上所下的札實功夫,及想像與書寫能力,建築人頗多拙於文字,可參考嘗試。
建築人魏廷羽撰《大阪的民間近代建築巡禮》,介紹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歐式建築,殆明治中後期,孕育的第一批本土建築師開始挑大樑,以大阪辦公建築為例加以整理介紹,由於圖片眾多,分上、下2期刊登。
黃健敏建築師整理《甘迺迪圖書館暨博物館》一文,從甘迺迪總統生前選址,到籌備委員會的成立、運作及到參與會議各方要角言論、意見,臚列詳盡,得以窺探一甲子前這項偉大工程的始末,彌足珍貴。由於文長且圖、表眾多,將分上、中、下3期刊登。
筆者8月份參加嘉義縣建築師公會奧捷德考察團旅遊,行程豐富可資學習者眾多。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布拉格巧遇世紀初捷克立體主義建築,與建築人耳熟能詳的包浩斯現代建築稍異其趣,驚嘆其在傳統經典建築豐厚底蘊下求新求變之精神。因此整理恰過訪捷克建築師奥塔卡爾‧諾沃特尼(Otakar Novotný)的兩件作品,且發現其1930年設計的曼尼斯展覽館(Manes Exhibition Hall)恰與法蘭克‧蓋瑞名作跳舞的房子隔路相望,共飲伏爾塔瓦河的款款流水。而安排住宿的飯店鄰近歷史悠久的Masaryk火車站(Masarykovo nádraží),札哈‧哈蒂遺作Masaryčka大樓A、B兩棟如蚌開明珠般閃爍,布拉格不愧是既擁有傳統建築瑰寶又站在時代思潮前鋒的城市。
放築塾創意行銷有限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54巷18號
電話:(02)3322-1112
統一編號:24958208
E-mail:funmatter.54@gmail.com
Facebook:@archi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