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築塾代誌 NO.79
2022 年 1 月 5 日發售
2022 年 1 月 5 日發售
公共藝術
04 在機場的公共藝術
品建築
18 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 Ⅴ
魚夫繪葉
22 期待再相逢——高雄三信大樓
反思建築
26 現代主義之往、包浩斯之後:東方MIT、奇美拉在台灣建築教育的鏡花緣【一】
世紀大師
46 《射鵰解謎》古都恩人梁思成
Case Study
50 奧斯卡.瑪麗亞.格拉芙體育館Ⅲ
因為疫情的關係,國人被禁足經年,對國外旅遊,甚至進出國際機場想必都覺陌生了!黃健敏建築師撰〈在機場的公共藝術〉一文,縷述從桃園國際機場二航廈的公共藝術作品到世界各大國際機場的公共藝術作品,剖析主題、作者、設計意念⋯⋯等到擺設、觀賞環境等。可先當臥遊看,也可當疫情過後,出國旅遊時遊走各大機場之導覽手冊看。世界各國對其門戶意象之機場投注諸多心力,因此在進出機場時若不睜開火眼金睛多加品味,可說是入寶山空手而歸。
廖偉立建築師〈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敘述自己的草圖追求的境界,並要在追尋的過程中,與「自己」、「天地」、「眾生」不斷的對話。本期以「宜蘭地方法院」與讀者對話,非常值得探究。
博士候選人張晉維撰〈現代主義之往、包浩斯之後:東方MIT、奇美拉在臺灣建築教育的鏡花緣【一】〉是談論二戰後臺灣建築教育的力作!文中爬梳台南工學院(今之成功大學)與東海大學建築系兩大山頭的開展歷程,並時時回顧與德國包浩斯及美國哈佛等之關聯,引述參考資料極豐,對理解這3/4世紀臺灣建築教育一路走來的面貌做了清晰的勾勒,會是探索、前瞻建築教育方向的一塊重要基石。
魚夫〈期待再相逢——高雄三信大樓〉書寫高雄第三信用合作社於1935年由台籍蔡欲修建築師設計,蔡建築師「台北州立工業學校畢業,又到「名古屋工業大學」深造,是當時第一位返台執業建築師,高雄三信大樓是當時時尚的裝飾主義(Art Deco),已揮別西洋古典建築,正邁入一新的領域,此建築在戰後迭經外貌及內部的更動調整,殊為可惜。也更凸顯魚夫在畫寫臺灣歷史建築的重要性。
香港作家庚戌子撰〈《射鵰解謎》古都恩人梁思成〉歷述日本古都京都、奈良在二戰期間免於戰火摧殘的因緣,但這是一段公案,也有文章從整理出的史料質疑這段歷史,所以原擬在京都立碑紀念因此作罷。庚戌子著眼金庸、香港的因緣殊勝得以有二大寺院傳承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現存第一古建,為中國傳統建築留存一脈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