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good things come into life
建議可以先去做免費的脈輪測驗
看看你目前七個脈輪能量中心的活躍情況,再觀看文章會更清楚喲
脈輪(梵語:चक्र Cakra,音chakra)
脈輪的梵文是Chakra,來自印度的 Ayurveda(阿育吠陀)傳統療癒智慧,意思是「轉動的輪子」。
印度哲學認為脈輪存在於身體中,想像身體像個通道,脈輪就是身體能量中心,連結著天與地,也是進入心靈的通道,同時掌管身心運作。
七個脈輪分佈在身體不同地方,它們各自的振動頻率及活躍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個性、情緒、生理、心靈等狀況,並影響著相對應的器官健康。
脈輪會因為振動頻率的不同,所顯現出來的顏色也不同,七個脈輪主要分佈在人體的「中軸」位置。
第一脈輪 – 海底輪(紅色)
對應身體位置:會陰
對應能量:歸屬、安全感、信任、生存能量、全體的基本
海底輪與大地母親緊密連繫著,掌管我們身體與物質生活的關係。健康的海底輪讓我們札根大地,感受來自內心本源的依靠與歸屬,充滿了信任與安全感。
相反,當它失衡時,我們會有很多恐懼和不安,容易緊張焦慮、沒有歸屬感,尤其對於健康和物質生活的不安感更加強烈。
第二脈輪 – 臍輪\生殖輪 (橙色)
對應身體位置:生殖器
對應能量:感覺中心、性能量、快樂、生命力、創造力
臍輪與我們的感受力連繫著,掌管著我們的情緒和性慾。第二脈輪健康時,我們能夠感知和接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並對生命充滿熱情和好奇,展現豐富的生命力。
相反,當脈輪失衡時,我們會變得冷漠、隱藏自己的情感,自我封閉,不敢貼近自己的感受,被壓抑和無力感佔據。
第三脈輪 – 太陽神經叢\本我輪(黃色)
對應身體位置 :肚臍上方
對應能量:自信、力量、行動力、理性、物質富足感
太陽神經叢(又名本我輪)與自我意志連繫著,掌管著自我價值和行動力。健康的第三脈輪讓我們充滿自信,敢於呈現自己的獨特,無需依靠外界定義自身價值。
相反,當它失衡時,我們會常常自我懷疑,畏縮、自卑,亦會欠缺意志和行動力,常常責備、批判、挫敗、嫌棄自己,覺得自己不好。
第四脈輪 – 心輪(綠色)
對應身體位置 :胸口
對應能量:愛、情感、包容、治癒、心靈富足感
心輪與「愛」連繫著,掌管我們「愛與被愛」和「寬恕」的能力,是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之間的橋樑。
健康的第四脈輪讓我們付出與接受愛,懂得感恩和原諒。自然流露對生命的無條件的慈愛與柔軟,這個愛與寛恕不單向外,亦同時反映愛自己和寛恕自己的程度。
心輪失衡時,我們會感覺情感被遺棄、委屈,變得冷漠,難以關懷及寬恕別人,把「愛」當成一種責任、應該、討好、犧牲,無法接納自己的靈魂與放過自己。
第五脈輪 – 喉輪(藍色)
對應身體位置 :喉部
對應能量:溝通表達、靈感、人際關係、表達真實自我
喉輪掌管著我們自我表達及溝通,交流的能力,也與力量息息相關。
健康的第五脈輪讓我們能「說」亦能「聽」,能明確表達自我,並且藉由溝通帶給自己與他人,愛、信心、療癒、智慧。
喉輪失衡時我們無法為自己的深層情緒、情感需要發聲,或習慣不說話、說場面話、害怕說錯話、覺得講了也沒有用、別人也聽不懂
第六脈輪 – 眉心輪\三眼輪(靛藍色)
對應身體位置 :眉心
對應能量:洞見、覺察、直覺、創意、實相化能力
眉心輪與腦內的松果體連繫著,掌管著我們發現真理、看穿幻相的洞察力,也與直覺、靈感、想象力有關。
健康的第六脈輪讓我們有良好和準確的洞悉能力與直覺,能輕易看穿世事的偽裝和謊言。
相反,當這個脈輪失衡時,我們會過度理性無法接收靈感和內在訊息,欠缺自我覺察的能力。
但過度活躍的眉心輪,亦會使人活在幻想世界中,以致無法辨清實相。所以這個脈輪的平衡對靈性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脈輪 – 頂輪(紫色)
對應身體位置 :頭頂
對應能量:精神性、本體、神性、靈性、高維智慧、無條件的愛、宇宙本源
頂輪與宇宙連繫著,掌管著我們覺知宇宙、跟靈性及更高智慧連結的能力。
健康的第七脈輪讓我們接通宇宙,感悟萬物合一的意識,藉由內在的神性開啟天賦潛能,以覺醒的心表達對生命的愛;能信任敬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頂輪疲弱時,我們會否定靈性層面的事情,過分依附物質,無法跟內在靈性的本源連結,不知道自己生命歸屬於哪裡,很難對自己與世界產生信任。
但過盛的頂輪,亦會令人誤以為自己了悟一切,產生不必要的優越感,無法跟現實和人群連繫。
當我們內在能量的流動失去平衡,導致脈輪未開啟、停滯或過度活躍都是失衡的表現,與身心靈健康有著密切關係,長期忽視不管也可能導致身體或情緒出現問題。
例如當我們暴飲暴食,造成消化困難,就會影響胃輪的狀態;當我們說話時習慣不表達自我意見,隱藏真實想法,喉輪能量就會較不活躍
我們可以透過脈輪平衡冥想練習,配合對應的精油或水晶改善脈輪失衡的問題,但建議還是要從根本調整個人習性、思想行為模式或生活環境才能徹底根治問題。
我們帶著什麼樣的信念或思想都會影響能量及脈輪平衡。每個念頭都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及行為模式,也會無意中製造負面情緒。
以及多接觸大自然,可以去森林或公園,讓腳底直接接觸土壤,讓自然元素調節我們的頻率及能量、或建立保持健康生活及飲食習慣都有助於脈輪平衡。
有多久沒有對家人、朋友、伴侶說聲謝謝了
「任何人的善意都值得被感謝」
讓關係失衡的兩個字「應該」
男朋友「應該」送鮮花禮物,老婆「應該」在家洗衣煮飯,小孩「應該」乖乖聽話,父母「應該」賺錢養家;
即使再親密的家人,若我們把他們付出當成理所當然,失去感謝的心情,我想不管是誰心裡多少都會不平衡;
不說出口的感謝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朋友、家人之間不需要開口說謝謝,或是不習慣開口表達謝意,覺得矯情噁心,或許跟華人文化中不習慣把愛說出口有關,或許我們心中是感激對方的,可是長期下來不把愛及感謝說出口,對方的付出沒有得到正向的反饋,許多誤會就是因此產生的。
更別說付出得不到正向的反饋後,或許有些人也開始用「應該」情緒勒索身邊的人,形成一種惡行循環。
「應該」的情緒勒索
現代甚至延伸出男人就「應該」要有肩膀,女人就「不應該」太粗魯,新世代女性就「應該」獨立自主,這類用「應該」來限制住人們的無限可能。
我想沒有人「應該」活成別人想像中的模樣,每個人的靈魂都是獨特且自由的,無論做出什麼選擇都不該被框架與綁架,正因為人有無限可能,才能不斷創造出美好的事物。
如同現代許多文章甚至新聞的標題,男人(女人)應該怎麼樣,xx歲以前應該完成oo事,達成xx成就就是成功人士,這些標籤無形中將人類分類成了特定模樣,也框架住限制了人們的無限發展。
「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且讓靈魂自由發展,現在開始拒絕社會的情緒勒索,勇敢撕下那些被貼在身上的標籤吧!!」
感謝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小貓「滿月」在動物身上我感受並且學習到無條件的愛即使語言不通、種族不同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愛
現在依然還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事物都值得我們好好說一聲
「感謝」
對萬物抱持感謝且尊重
我一直認為除了自己這世界沒有人「應該」無條件對我好,所有接收到的善意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及感謝,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體驗,每個靈魂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需要被「應該」綁架,逼著自己活成別人口中的模樣。
感謝認真看完我的文章,看到這邊的大家,今天開始大家一起練習對身邊人事物說聲感謝吧!
希望馬鈴薯的文章能陪伴著大家,一起成長,邁向內在覺醒之路♡(´∀`)
上一次好好坐下來
沒有時間壓力,沒有規劃,沒有行程,沒有目的,好好放空,靜靜的跟自己獨處是什麼時候呢?
什麼是修行?
最近在網路上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從事身心靈療癒或是想透過身心靈幫助他人的人,自己的生活狀態其實還沒有調整好,甚至過的一團糟。
幫助他人是好事,但我想在去療癒別人之前我們是不是最先該好好療癒自己,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我認知的修行,不是守著一堆戒律吃素念佛,或是天天冥想靜坐、會通靈占卜、上很多課讀很多書就是修行身心靈。
「修行不外乎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活在當下,接受在地球的任務
不管我們累世有多少體驗,曾經在哪顆星球哪個古文明擔任祭司女巫,但這世我們的靈魂就讓我們來到了地球。
我們成為了有肉身必須好好吃飯睡覺才能活下去的地球人,最先要做的難道不是好好把地球人的課題體驗度過嗎?
過去終究是過去,讓靈魂記錄一切
我看到很多人不斷去找自己以前在哪顆星,前世累世有什麼經歷,但我們這世的經歷不也是僅此一次必須好好珍惜對待的體驗嗎?
或許在現階段會覺得地球的課題很難度過,但我想每個靈魂不同階段甚至累世或不同時空一定都經歷過很難度過很痛苦的課題。
當我們去憧憬懷念過去的經歷時也別忘記這世的我們也是很有力量的,讓我們一起過好地球人吧生活,並取回發揮我們地球人原有的能力吧!!
月亮跟太陽一樣美麗並吸引人
人生也是,高潮及低谷都是必然的經歷與體驗
度過黑暗迎接黎明後回過頭
這些經歷都將讓你的靈魂經歷更加美麗並且獨一無二
近期在生活周遭觀察到一些現象有感而發寫出了這次的文章,我的文章不是要告訴大家我的想法才是真理,之所以拋出很多疑問句與問號正是希望大家能自行思考,得出自己能接受屬於自己的答案。
如果一件事經常性的勾起你的情緒,可以試著去回推,情緒的背後是宇宙要你學會什麼?
勾起情緒的背後是課題
有人說你的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被你吸引而來的,也有人說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我們投射、創造的。
同一件事或許對別人不痛不癢,但如果剛好戳在我們的痛點上可能會讓我們情緒低落甚至崩潰好幾天。
當我們去面對度過了課題,不再被事件勾起情緒時或許會發現,事件本身其實沒有原先想像的糟糕。
「經常會發現牽動我們情緒的,是背後的源頭,而不是事件本身。」
你看出去是什麼,這就是你的世界
我們身邊無時無刻都在吸引課題,創造各種體驗,或許我們沒辦法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看出去的「視界」,改變我們的心境。
當我們開始去覺察情緒的背後源頭,順著宇宙的流動去體驗世界,接納這些當下只是一種體驗。
我想我們不用非得要堅強到不受情緒影響,
而是不管情緒高低起伏,都能去接納擁抱,
帶著一顆彈性的心去面對世界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