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在嘉特派員 黃清助


我的友善志業夢想


28 歲那年因一場車禍頸部脊髓損傷造成四肢癱瘓。


「友善」是「平等看待、尊重差異。」


「障礙」一直都存在;在身障者難以克服的現實環境硬體建築裡,更在不了解身障者人們的心裡。


身障者須先將外界加諸的「障礙」卸除掉,接納自己,並積極走進社區。


只要願意走出家門,讓大眾知道、了解我們,相信熱情、友善的嘉人在潛移默化間,會成為與我們並肩的「友善特派員」。


這次特派到一家東南亞料理餐廳,看到坐著輪椅的我們,迅速在不算大的空間挪出兩張桌子,「友善優先席」、「輪椅充電座」建置完成。


期待嘉義市打造成「全齡共享、世代宜居」城市,一起走在滿足弱勢公民需求的公義、公益、先進道路上出發。


清助(左前3)參與嘉義市友善特派員的授證記者會,友善在嘉,一起出發!

細細和店家說明,讓他們了解身障者的不同需求

黃敏惠市長授證擔任友善特派員 

紀錄完店家環境後,就是享用美食的時刻了

參與友善特派員帶給我的收穫與期盼 (文/黃清助

我是黃清助,28 歲那年因為一場車禍頸部脊髓損傷造成四肢癱瘓。從不知什麼是脊髓損傷?一路摸索讓自己適應與稱職的成為一名身障公民。


「友善」是什麼?我的想法是「平等看待、尊重差異。」

而「障礙」在生活中,其實一直都存在;在家庭裡、在商店、在診所、在人行道、在公園、在舊有公私機關、在身障者難以克服的現實環境硬體建築裡。因為不瞭解身障者的需求,更或者不俱同理心,存在人們的心理。尤其身障者須先將外界加諸在我們身上的「障礙」卸除掉,從接納自己,更積極的走進社區。


這 20 年來,人民團體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了,身障者有了自覺,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參與,走出來了。政府及民間因為看到了身障者的需要,改變了。我們見證了台灣社會無障礙生活環境「新與心」的長足改變。堅信以台灣人的素養、台灣的經濟力量,我們仍可在醫療、在長照、在交通、在經濟安全、在工作權、在休閒娛樂、在體育運動、在公民權的行使等有再提昇的空間。


那天我特派到一家東南亞料理餐廳,比起同一條街上附近的網路排隊美食店來說,店內客人可以說是對比冷清。看到坐著輪椅的我們到來,迅速在不算大的營業空間挪出兩張桌子「友善優先席」、「輪椅充電座」建置完成。

在飯後進行友善商店推廣訪談中,可以看到這對從台中返鄉創業的年輕小夫妻,在歷經疫情後經營上更顯困頓,但有素質的年輕人對故鄉城市仍充滿想法和願景。


雞肉飯-不僅是嘉義代表性美食,儼然已形成是另類文化。做為嘉義人怎能沒有接待外地朋友的口袋餐廳呢!擁有三家連鎖店的負責人很有興趣的親自想了解我們的理念與做法。

一場愉快的用餐與訪談,負責人迫不急待的將三家連鎖餐廳一次滿足我們

「友善優先席」、「輪椅充電座」、「視障者服務」及「婦幼好貼心」四項無障礙環境、高齡和親子友善服務理念,讓人再次見識嘉義人的熱情。


「友善在嘉,愛我+1」身障者的我們只要願意走出家門,共同參與著城市的生活作息,讓大眾知道我們是正向、有消費力的一群,相信熱情、友善的嘉人在潛移默化之間會成為與我們並肩的「友善特派員」。

「幸福嘉義市」不會浪得虛名,生活緊密的嘉義市要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城市,我們已經走在滿足弱勢公民需求的公義、公益、先進道路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