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在嘉特派員 蔡書憲


我的友善志業夢想


失明十一年以來,深覺生活最大障礙是「人」,明眼人實在很難同理視障者的生活世界。


原來只要花點巧思,無障礙居家環境設計,你我皆可做到並融入於日常裡!


餐廳上菜後,若能告知所有擺盤方位,內容物或烹煮方式等,不但更方便取用更有畫面感。對視障者而言,這頓飯就更有「意義」了。


很開心透過相互的對話,多數查訪餐廳開始理解無障礙設置,更願意尋求改善之道,樂於提供友善服務!


餐廳實地訪查,不但創造友善的無限可能性,亦凝聚無障礙環境認知的共識。


特派員們「愛」的行動力量,像在灑播友善種子,期能不斷循環,並持續擴散,相信「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嘉義市榮景指日可待。


👀友善特派員出任務👀

「愛而無礙」

不是譁眾取寵的標語口號,而是友善行動力量的具體展現。

 近年,嘉義市市政府結合產官學合作,積極致力創造身心障礙者社區共融,以期逐步達成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之理想境地。⋯⋯點擊查看更多

黃敏惠市長授證擔任友善特派員

與視障好朋友們一起參與培訓工作坊

課程中,專注的吸收新知 

用心地以人體作為比例尺,展示無障礙廁所的寬敞度。

參與友善特派員帶給我的收穫與期盼 (文/蔡書憲

大家好,我是友善特派員蔡書憲!


「友善」,正如同我們常述及的公平,其意並非一視同仁,而是對不同的人,偏不同的心。基此,友善乃指針對不同的個體需求給予適切、妥當、良善之服務。誠如此次特派員工作坊,在林崇偉教授與众社會企業團隊的運籌帷幄下,無論是課程進行,抑或田野實察,都顧及並滿足不同障別學員之特殊需求,如每場講座前,LINE 群組即上傳資料電子檔,以利視障夥伴事先閱覽;又如說明會雖採取直播進行,亦同時輔以聽打,以期聾啞學員瞭然講解內容;又如場地安排,也會特別留意出入動線及如廁環境,以供輪椅使用者自由進出……,此等具體體現友善的行為表徵,也皆能讓參與學員於學習過程裡直接而自然融入友善的情境氛圍裡,可謂「善」也。


筆者失明十一年以來,深覺生活中最大的障礙便是「人」,實在是一般明眼人很難同理感受視障者的生活世界,更不易明白「看不見」所帶來的不方便。是故,人際交相往來也得花更多心力進行溝通,舉例來說,移動物品後,一定得歸回原位,否則,當我們需要物品時,就會心慌地拼命找東西;或室內門窗,得要隨時保持全開或全關,不然,一不小心,我們便會撞得滿頭包;或引導我們方向時,請勿用這邊、那邊等用語,而應改以順時鐘幾點方向或左邊、右邊具體明示;或與視障者共事、或從旁協助時,千萬不要一再催趕,這會使我們的心緒更加不安......。諸如此類應留意的生活大小事實不可勝數,稍有不慎,恐引發不必要的誤解或爭端,由此看來,與視障朋友互動時宜應多加留心。


「友善在嘉愛我+1」工作坊三階段研習,在林教授機智又饒富幽默的領銜及穿針引線中,總能帶來滿室歡樂,也總能讓我們打起精神,認真且專注學習。隨著課程推移,從友善任務教學與資訊田野實作、無障礙法規導入使用者需求分析,三位講師不以枯燥呆板的法條解釋切入內容,而採以實際案例細述訪查指標及廁所、出入口、電梯、導盲磚等無障礙相關規範,生硬的法規條文透過專業又生動的口語傳述,也讓初學者的我們更容易理解。再者,從視障者服務設計案例、跨障別無障礙需求分享到無障礙旅遊的設計規劃,藉由實務工作者現身說法,不僅讓我們瞭解其是如何為所屬障別的需求者創發輔具設計,或精心安排適性活動,或所面臨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亦讓我們更能同理不同障別的個殊問題,同時課程透過即興式的問答,也激盪不少精采火花。末了兩場精闢講座所闡釋的高齡化安養問題與從社會參與到社會創新,則是有厚實的理論基礎,同時輔以國內外案例導引我們窺見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及以個殊需求為導向的長照服務觀,贏得滿堂共鳴與回響。在兩位年輕學者身上,也讓筆者看見其跳脫學術象牙塔的框架,直接站在第一線提供縣市諮詢,或直接連結在地化的相關社福團體及資源為需求者提供友善服務,深深佩服和感動。


對於無障礙友善環境尚未普及的當今社會,三階段課程洗禮無異於醍醐灌頂,也越發觸動筆者改造居家浴廁的起心動念,於是,運用所習得的學理知識,同時結合輔具評估人員會勘意見及長照資源等展開「改裝行動」,包括拆除原作為乾溼分離的玻璃門,而以活動式浴簾代之、增設沐浴椅和緊急求救鈴等,另也在淋浴間、馬桶、洗手台加裝安全扶手。變身後的浴廁,果然大不同,不僅空間寬敞明亮,沐浴或如廁時也不再擔心碰撞或摔倒,更讓我驚呼,只要花點巧思,原來無障礙居家環境設計,你我皆可融入於日常裡,此亦是課程研習後所帶來的意外收穫呢!


不獨研習內容兼重理論與實務,特派員知能學習也由課室延伸至田野實查,從美式雙層雞腿堡、日式「歐伊細」的豚骨拉麵到五顏六色的義式海鮮燉飯;從料好實在的日式澎湃火鍋、高檔頂級西餐牛排到土耳其異國風味的套餐;從湯頭濃郁香醇的自助式火鍋、專治壞嘴斗的道地外省麵條到富含媽媽味道的台式簡餐,在友善陪伴者(盲協總幹事麗玫姊)的協助下,九間餐廳訪查於焉啟動。每每大快朵頤之餘,總欣見餐廳向筆者所主動提供的友善服務,如時而熱切導引入座、時而誠懇介紹菜單、時而調整適當桌次或座椅等,品味美食之際,也能感受那一份濃得化不開的「溫度」。而訪察的重頭戲,除實際瞭解無障礙設施建置情形:如店面門口或廁所出入口是否方便輪椅進出、導盲犬能否入內、有無哺乳室、是否提供兒童安全座椅或餐具等之外,也借花獻佛與店家溝通無障礙觀念與相關規範,同時也以視障者的視角分享用餐感受,如服務人員完成送餐後,若能告知所有擺盤方位,內容物或稍簡述烹煮方式等,一來用餐時會更方便取用,再者,對於滿桌美食也會有畫面感。如此,吃這頓飯,對視障者而言,自然就更有「意義」了。雖說多數查訪餐廳之無障礙設置還有些許補強空間;但,透過相互的溝通對話與理解也讓店家忽地茅塞頓開,為此,也更願意尋求改善之道,並樂於提供更多友善服務,而這不是此次特派員出訪之主要目的嗎?!


友善特派員猶如一粒「善」的種子,藉此餐廳實地訪查,不但能創造友善的無限可能性,亦能凝聚更多無障礙環境認知的共識。而在學中做的過程裡,也讓筆者更深刻體悟「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這句話所隱含之寓意。雖說特派員有生理上的殘疾,但結合我們「愛」的行動力量,灑播友善種子,同樣也可以將嘉義市打造成為友善、美麗的創新城市。感謝嘉義市政府社會處推動「友善在嘉愛我+1」計畫,透過身障朋友共同參與,期能讓這份愛與善的力量能不斷循環,並持續擴散,相信「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嘉義市榮景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