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在嘉特派員 丁蕙珍 


我的友善志業夢想


大家好,我是丁蕙珍,

大同技術學院社會科及該校才藝社團指導老師退休,

108年嘉義市「銀采達人」,

在長照C點小站陪伴老人做手工藝,

曾參加嘉義市『樂不孤獨』中高齡志工靈性照顧培力方案,

這次是透過嘉義市橘世代生涯發展中心訊息,

參加這一次的「友善特派員訓練工作坊」活動。


我的先生20餘年前因病致身體殘障,

近年來又加上視力模糊退化,

也是促成我參加這次活動的動機之一,

來學習更多無障礙及其他障別的需求,以便不時之需,

盡到自己照顧的本份,

更希望,一起為友善城市出一份力。

特派員初見歡 自我介紹   

精彩課程感動人心  講師林欣蓓

與組員們一同調查  推廣友善概念

正式成為嘉義市的友善特派員

參與友善特派員帶給我的收穫與期盼 (文/丁蕙珍)

最難忘的一天!

    我名丁蕙珍,是參加嘉義市今年度『樂伴不孤獨』中高齡志工靈性照顧培力方案者,假眾社會企業承辦之「友善特派員訓練工作坊」活動之便,前往「好樂和平店」用餐,在被照顧老伴完全不知情狀況下,實踐學習心得!

    今天(4月23日)風和日麗,早上9點左右,邀中度殘障(右側肢體偏癱;手自肘,腳自膝以下關節失去功能)的老伴陪我,由他操作代步車,前往「好樂和平店」用餐,餐後返家途中發生二樁令我終生難忘的巧遇與義助善行!

    首樁,依餐店位址,我們想順路回家,應往前直走從長榮街、玉峰街,來到新生路口右轉,我突然心血來潮提議前往蘭潭一遊,本應在到中山路後左轉,竟鬼使神差錯過,直到嘉義高商活動中心臨接民樂街時才驚覺走過了頭,在等待綠燈迴轉時,巧遇失聯多年未晤的知己老友,有緣短暫談話,彼此交換訊息,締結再敘情誼的契機!

    後來駛行至大雅路二段與該路某巷口交叉等紅燈時,我在後座因遇老友而興奮的進入忘我境地,連戴在頭上的帽子掉落都渾然不覺,前行五、六十公尺後,好心人大叫提醒,老伴停車下來,在等我下車前去撿拾過程中,素昧平生的路人竟然主動小跑步去撿拾並拍掉帽上沾的灰塵壁還。究其原因,有可能是見站在路旁白髮蒼蒼柱枴杖的殘障老人,誤以為在後座動作遲緩的我情況也不樂觀,由是觸動孟子巧設的景象『乍見孺子將入於井』而不假思索的天然反射—人性的善良,類此看似『反掌折枝』舉手之勞般的小事,但其中蘊含可貴的大愛善行,像如此難得的機緣,這樣的好人好事,彌足珍惜,怎能不令我終生感動!

    我腦海不禁又浮現上星期一(17日)陪老伴北上台中,在五權車站下車要到福平路,路程雖僅短短半公里,老伴縱不良於行,然還具有每天散步二公里的能力,但由於初來乍到,只能依賴出租車代步,見前方約百步距離停了輛空計程車,於是我快步上前,到達車旁,只見附近住家都門窗關閉,空無一人,老伴高聲詢問:「請問有人嗎?」不久,有一戶老婦開門回應,當明白請求後,熱心幫忙,依車上張貼電話聯繫,此時,另一住戶走出一中年男子,回應車是朋友外出旅遊寄停云云,我們只有失望前行,約百餘步後,該男子跑步追來,要我們原地停留,等他拿車鑰載,男子再出現時,我們恰好回到車旁,他是在地人,卻也走了些冤枉路,到達目的地,只收五十元車資;連起步價都不夠,司機先生是社會上的小人物,但他為善又不讓受助的人心生負擔的義行智慧,頗有古代仁人俠士風範!

    從以上親身經歷,我猜想陌生人何以都經過短暫遲疑階段才萌生好心義助的善行,應是看到殘障老伴一瘸一拐,舉步維艱,吃力前進而心生不忍;孟子所稱四端之一的『惻隱之心』主動幫忙,由此可見我們社會充滿溫情!

    由以上陳述,在從台中回來後自覺的開始反思,老伴中風迄今已23年,除了他的飲食、就醫外似乎很少關心其他事情,猛然發現我們是「熟識的陌生人」!其實現今社會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嗎?於是用學到的「樂伴不孤獨」知識與老伴深入探討、溝通,才驚覺其實我更需要「樂伴不孤獨」!老伴自謂修為已達『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室、人不堪其憂,老夫不改其樂!』的境界,『孤獨』早在多年前就進展到享受階層!一個別人眼中的殘廢、孤單可憐人卻能『自得其樂』活得比正常人快樂,而樂是發自內心,像孔子那種『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快樂!至於人生必然遲早要面臨生離死別的課題,老伴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異常豁達態度來勸慰!接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達觀順應!

 老伴人生,只是把握「扔、仁、忍、認」而已!

(扔:就是所謂的放下、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規範。忍:不論遇任何事情,冷靜不衝動,認:「萬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出自警世通言小說,後成諺語,以上是老伴簡單解釋,寓意深遠,我謹野人獻曝,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