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職人員都是「大法師」?
Exorcist’ Adds Problems For Catholic Clergy|《大法師》為天主教神職人員增加了問題 | 01/28/1974
#潮感雷達
Exorcist’ Adds Problems For Catholic Clergy|《大法師》為天主教神職人員增加了問題 | 01/28/1974
#潮感雷達
這篇1974年刊登的報導來自《紐約時報》的歷史資料庫「TimesMachine」,裡面收錄了自1851年至2002年間的數百萬則新聞。(原文)
這篇文章講的是美國經典靈異大作 《大法師》(The Exorcist)電影上映後,對美國社會特別是天主教界所引發的心理與宗教反應,其中涉及心理學、宗教信仰、社會現象。
劇情大要
在伊拉克北部,一位名為蘭基斯特的神父發現了一個神秘護身符,形狀像獸頭,預示不祥。同時,在美國,年輕的卡拉斯神父正因母親生病而對其忠教信仰有所動搖。女主角克麗絲的12歲女兒麗肯,開始出現奇怪行為,醫生甚至檢查不出到底有什麼問題,精神科醫生也束手無策。始後,她的身體出現傷痕,行為變得非常暴力,家裡更常常發生超自然現象。
之後,克麗絲其中一位朋友突然死亡,屍體被發現時頭顱更完全扭轉,死狀恐怖,警方因此介入調查。當醫學無法解釋麗肯的狀況時,克麗絲請求卡拉斯神父幫忙進行驅魔。經過觀察,卡拉斯發現麗肯真的可能被惡魔附身,於是申請了教會許可,而教會也派出經驗豐富的梅林神父與卡拉斯一起驅魔。過程中,惡魔挑釁、偽裝成卡拉斯的母親,讓他幾乎崩潰。最終,梅林神父因心臟病去世,卡拉斯在絕望中命令惡魔附到自己身上,並從窗戶跳下,與惡魔同歸於盡最後,麗肯恢復正常,對所發生的事毫無記憶。克麗絲帶女兒離開,試圖遺忘這場噩夢。
海報來源:維基百科全書
反思觀眾心理
《大法師》上映後,引起大量觀眾的心理恐慌與身心反應,有人失眠、焦慮、甚至懷疑自己被附身。
恐怖片是否能觸發潛意識恐懼?集體焦慮如何形成?這跟「集體暗示」和「文化記憶」有關,尤其是對宗教背景濃厚的人。
圖檔由人工智慧生成。
宗教文化還是醫療常識?
電影渲染了驅魔(Exorcism),但實際上天主教的驅魔程序非常嚴謹,更需經過醫學檢查、主教批准。
• 真實驅魔是祈禱與精神輔導,並非電影的「超自然對決」。
• 宗教裡的「鬼附」多半可經科學解釋為醫療知識不足,例如古時癲癇症發作時會被視為附身的其中一種表現。
• 電影直接把「惡魔附身」等同「撒旦本人入侵」,這在神學上的解讀是過度的戲劇化。
• 現實生活反思:現代宗教是否還需要「驅魔」?信仰與科學能否並存?
文化反思:英雄飢渴與邪惡投射
• 1970年代的美國正經歷反英雄時代(當年越戰、水門事件如火如荼),所以觀眾渴望看到「善惡對決」的故事。
• 有些神父認為,電影讓人誤以為解決邪惡的方法只有「靠外力」或「超自然的神職人員」,這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善惡抉擇。
• 倫理怎麼說?真正的「善惡之戰」其是來自內心的選擇,不是只靠一般的文俗儀式或等待奇蹟。
詳細報導請見 The New York Times 原文
📰你今天看到的新聞,100年後還會被記得嗎?🕰️
試著在《紐約時報》的TimesMachine中輸入關鍵字,看看還有什麼其他時代也曾被誇張報導吸引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