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鼓掌、學者搖頭:社群媒體警語引發爭議(原文)
Researchers Say Social Media Warning Is Too Broad| 如何找到社交媒體的平衡點 | 6/19/2024
#世界怎麼了
美國公共衛生署長建議為社群媒體貼上「心理健康警示語標籤」的做法,雖然獲得許多家長與教師支持,但也引起部分學者質疑這樣的警示語是否太籠統。
支持警示語者的想法
家長們長期面對孩子沉迷社群媒體、影響心理健康與學習生活的困境,感到孤立無援。警示語提案讓他們感到 「終於有人幫忙出聲了」,認為可以用來當作家庭溝通、制定規則的依據。
許多支持者希望此舉能促成立法與學校改革來減低社群平台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從公共衛生角度看,如果「多滑手機影響心理健康」的說法錯了,讓孩子少滑手機的損失微乎其微;但如果對了,不行動的代價將非常巨大。
反對警示語者的想法
美國心理學會科學主任表示孩子滑手機不一定滑到心理出問題,要看他們看什麼內容才有意義,不能光看使用時間。
有學者認為的警示語,就像把社群媒體跟香菸、酒精這類無安全使用方式的產品混為一談,但社群媒體本身是一個不分好壞的場域。
也有心理學教授指出目前的大型研究和文獻回顧都發現:「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其實偏小」,而過度妖魔化可能讓青少年的正常行為被貼上污名化標籤,反而對親子關係有害,並導致年輕人被拒之門外,無法獲得支援。
詳細報導請見 The New York Times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