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人才測評發展與職場健康研究中心

ROPES 壓力因應方案

回顧 CVHS 的自身界定與立場,強調服務機構面,且以學職轉換階段為核心,因而在學子與學職轉換階段中所遭遇的困難,以及機構所需面對的困擾,亦應有以機構面介入的架構與邏輯,以回應學校與職場連結之阻礙的事實。

在近年的發展上,ADHC 工作團隊因循著 Fan. & Wanous(2008) 對學職轉換的核心概念,提供了兩類重要的觀察,其一是期望、壓力因應、自我效能等內涵作為學職轉換困難的描繪與建構,其二則是以工作分析為基礎,建立依賴或不依賴於工作的介入方案的側寫與建議,聚焦在機構面介入方案的區辨以及成效說明。2013~2015期間ADHC研究團隊大抵獲取內涵面的概念作為前導,開展以大專畢業生在學職轉換歷程中所經驗到的初職妥協(高成低就、學用落差)(蔡秦倫、王思峯,2015)、入職後社會化壓力(Grebner、Elfering、Semmer、 Kaiser-Probst、 Schlapbach, 2004;Nelson、Sutton, 1991)的關注,這些議題導致了大專畢業生的工作動機較差、工作留任意願較差(Grebner、Elfering、Semmer、 Kaiser-Probst、 Schlapbach, 2004;Nelson、Sutton, 1991),逐步發展了初職妥協、壓力因應內涵的本土化調整與教材教案內容編撰,此一核心精神在 ADHC 團隊工作上以此學理上的支持以及實務上的缺口規畫了生涯教育教案,提供給各夥伴學校使用。

若關注Fan. & Wanous(2008)所提供另一核心精神,則是機構面的介入方案的套路回顧,大抵有以心理期望、壓力因應、自我效能感等三種心理構念為內涵,並且以期望效準方案(Expectation Lowering Procedure,ELP)、壓力因應方案(Realistic Orientation Programs for Entry Stress,ROPES)、真實自我表達(Authentic Best Selves)等機構型介入方案的規劃,然而回顧Fan、& Wanous(2008)在發展期望效準方案、壓力因應方案時,更加著重於實務介入方案,因而以 CVHS 系統與協助機制的雙環協助設計,於機構中嘗試鑲嵌入實習、畢業前講座等機制,發展期望效準方案、壓力因應方案*等,並且於未來回饋至 CVHS 系統中。


*相關職涯培訓教材歡迎至「資料下載」中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