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Fields
當電池儲能系統內同時存放大量的電池單元、電池模組及電池機櫃等儲能設備,會因儲能系統容量增加、電池串並聯數增加及充放電頻繁等因素,使電池產生高溫與熱失控等問題,因為電池長期處在高溫的工作環境下可能造成電池容量、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爆炸等。因此,為了保證電池性能、安全性與穩定性,須將電池模組進行散熱模擬與分析。
Battery Module Active balancing Circuit Design
自主動力主動電能管理模組電路設計
開發自主動力主動電能管理電路,以模組化電池管理系統為架構,將其應用於42.8V/5Ah/12S1P之電池組,結合被動式平衡及主動式平衡兩種架構,發揮其各自優勢,完成一組高效率的電池管理系統電路圖設計。本次設計結合了主動式平衡高效率及被動式平衡作動方式簡單等優點,使電池管理系統能應對不同的使用情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電池管理系統將會更加完善,為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電池以串聯方式組成供電模組,由於各單體電池內阻、化學反應程度與老化程度不同,會造成電池容量以及電壓水平上的差異,此差距會隨電池組充、放電行為出現並影響電池組工作效率,所以需要設計一套電池管理系統保護電池並且保持電池效率。
CLLC Resonant Circuit Structure and Strategy
由兩個全橋換流器雙端連接至 CLLC 諧振槽(CLLC Resonant Tank)構成雙向轉換器、鋁電池模組(Ai-ion Battery Module)、鋰電池 模組(Li-ion Battery Module)、閘極驅動電路(Gate Driver)、回授取樣電路(Sampling Circuit)、 系統控制核心(dsPIC30F4011)以及負載 Load 或是匯流排電源 Vbus 所構成。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晶格波茲曼法研究燃料電池流道模擬與分析。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Hybrid Battery
以鈦酸鋰電池作為高功率密度電池,鋰三元電池作為高能量密度電池建構混合電池系統,透過彼此的優勢進行應用,透過高功率密度電池進行瞬間放電並大功率回收電能,高能量密度電池提供穩定的長程輸出電能,可同時兼顧系統動態性能及長效型運作。
Hybrid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Nano-Scale Energy Transport Computation
前瞻能源材料應用研究—儲氫材料、熱電材料於低階熱源應用研究、分子篩多孔材質擴散性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