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題目:
使用便攜式神經影像技術理解課堂教学
講者介紹:
盧春明教授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目前擔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認知神經生物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腦科學與教育分會理事、中國語言現代化學會神經語言學分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習科學研究分會理事等。入選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計劃,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以及重大研究項目課題等。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近年來致力於教育神經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系統揭示了教學情境下人際互動的交互機理及其神經同步基礎,提出了人際互動的認知層級模型,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PNA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60餘篇,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等。
演講題目:
中文母語兒童的英語閱讀學習:大腦與認知如何應對挑戰?
講者介紹:
陶沙教授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曾任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擔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發展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學會腦與學習分會常務理事,以及《心理科學》副主編、Reading & Writing、《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心理學通訊》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認知發展與兒童語言學習、中英文閱讀困難,以及腦發育與學校功能之間的關係。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委員會的支持。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American Psychologis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Biological Psychiatry、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等國際期刊和多個國內期刊上發表100多篇論文,出版4本書,並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優秀圖書獎、北京市哲學社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北京師範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等多個獎項和榮譽。負責協調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徵研究,並建立了學齡兒童學校適應與腦發育追蹤北京隊列。
演講題目:
解釋策略與替代性經驗對陳述性知識視頻學習的影響及其神經基礎
講者介紹:
張明明教授畢業於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現為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1、採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fNIRS)探究教學活動中的神經機制;2、社會認知行為的神經機制;3、關注典型發育人群與特殊人群(如自閉症兒童)在社會互動、合作決策等過程中的腦功能特徵。擅長近紅外腦成像技術的範式設計、應用操作、數據分析與解讀。熟悉多種近紅外設備的使用和操作,累計採集近紅外被試人數近千人次。已在NeuroImage、npj Science of Learning、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Human Brain Mapping、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Cerebral Cortex等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主持和參與省部級以上課題近10項,擁有發明專利2項,並擔任NeuroImage、npj Science of Learning、Cerebral Cortex、Scientific Reports、Brain and Cognition等SSCI/SCI期刊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