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佳作】
2015年度【佳作】
貼近你的心
13B 精神病房 ‧ 吳蕙如
回想你我曾經、或是正在面對的醫療處境,護病之間除了專業、對立,甚至照護,其實護病應該有不同的選項!照護病人的過程中,發現於每位照顧者的背後及家庭,是一段段的樂章集成及生命故事的分享,成長、成熟、學習、沮喪、挫折的每一個片段,在照顧者及病人的身上說出動容的生命故事,感動了我,照顧者及病人當面對苦痛,只有用心貼近,才能拔苦與樂。換個角度去用心,看到的將是照顧者及病人的內心,照護過程,從中找尋護理問題,並以優先順序把緊急須立即處理的問題先處置,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教導我對生命的豁達與尊重,其實,病人及照顧者給了我很多啟發。生命,只在呼與吸之間流轉。一個轉眼,原本燦爛的笑容就不復見。試著讓自己更敏感些,多聆聽病人真正需求是什麼、講些什麼,貼近病人的心,將是他們心理最大的慰藉。多用心,解病苦。因為團隊,因為多一分用心,便有可能讓一切改觀!也有可能為病人開啟一扇希望的窗。
老天安排,生命中轉個彎,2015年8月30號是令人錐心之痛的夜晚,從那一晚起,我由天堂掉落到地獄,我的家人和我經歷了父親的意外所造成的重大頭部創傷事件,泣不成聲,失眠,胡思亂想,負向思考,情緒低落,對任何事提不起勁,食不下嚥,當下面臨救命積極手術或是放手的抉擇,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簽下手術同意書的那一刻及簽下告病危的當下,手在颤抖,急救或不急救,快速的和家人討論後,每項決定,都是關係到父親的生命存活。雖然我是在醫療從事臨床護理照護已有10多年的臨床經驗,生、老、病、死,我每天都在經歷,但當惡耗的降臨,幸運之神似乎已遠離,採取積極西醫治療,從ICU轉入RCC到轉出神經外科病房,合併中醫療法,民俗療法,求神問卜,所有能試的方法,都不放棄,終於到了出院的日期,並不是鬆了一口氣,而須面臨一件件的事情接種而來,我知道,父親會好轉,可以體會明白家人的擔心,但是壓瘡、長期照護的安排,一路走來,很感謝貴人的協助及幫忙,義大醫院醫療團的照護,親戚們提供的心理支持,神明的保祐,這麼多人在鼓勵著我,並且真的撐了過來,這樣的感受刻骨銘心,終於父親的健康有好轉,除了感恩還是再次感恩。心情不美麗,母親及家人的哀傷反應,成長的代價背後是殘酷的,足以催毀幸福完整的家庭,照顧者心酸的全貌及代出,將心比心把創傷化為一股力量,把封閉的自己,透過臨床的忙碌及精神科臨床照護的工作,更加能體會家屬的辛苦。
當我看到一位躁鬱症合併糖尿病病人家屬對病人無微不至的呵護,不求回報的付出,無期限的進出病房,歲月的無情,在其先生的臉上充滿皺紋,自己拾不得吃,總是把最美味的讓太太享用,太太總是大口、狼呑虎嚥、根本不管先生到底吃了沒,先生總是一句話表達無私的愛,太太生病了,身體都變差了,營養狀況不好,我的份給她吃就好。反思,先生對太太的真心真意、無怨無悔,令人動容。憂鬱症的病人反覆性的自傷,對於家人有如不定時炸彈般,不知何時她又會作出什麼傻事,對身體進行破壞,這時護病關係就很重要,評估者必定要保留輕視的判斷,相關的會談主題,確認其動機、有效性的溝通,相關的處理技巧,有時適時的關心也許會改變其心意,令其回心轉意,陪伴及持續性就醫,這是必備的。
從氣爆事件、八仙塵爆案、土石流,天災人禍,這些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和大家息息相關,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背後總是有故事的,體會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因為無論如何都可能會有好轉的奇蹟出現。當生命歷程中的苦與樂早已交融難分,除了坦然自在面對,將發現的是真摯而直契心頭的動人。計劃趕不上變化,下一秒的何去何從,更加體會到保握當下的重要性。良好的健康狀況,真的須時時刻保持警覺,健康即是財富,這真的是至理名言。「其實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戰先輸的心。」找尋安頓自已心靈的可能,超越病痛,那才是真正拔苦、與樂的契機。努力地為每位病人一盞燈,即使只能帶來一絲光明、些許溫暖。心頭百感交集,無悔地付出,讓生命綜放出朵希望的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