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佳作】
2014年度【佳作】
「第五瓶血罐」讀後心得
醫品課 ‧ 曾靖雅
「西西,卡拉漢想知道妳現在裝的試管是什麼?」
「這些嗎?是備份。以防樣本受到汙染,或檢驗結果被質疑,或因為任何因素而必須重做檢驗。」
「真是驚人。」班喃喃地說,暗自懷疑在病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多抽這樣一管血,是否合法。但同時又認為,如果這些血只是拿來作品質控管,那麼應該不違法。
每當你我在被抽血檢驗時,是否曾經懷疑過,需要抽這麼多血液嗎?滴上玻璃 / 試紙的不是都只有幾滴血嗎?這些剩下的血液會不會被拿去做其他用途?
上述這段話,就是本書的架構,作者運用了這個懷疑的種子,描述了一個自稱為"理想國"的團體:懷特史東基金會。其核心信念便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將人類分為三個階級:生產者是三個階級裡最低下的;輔助者是第二階層;而在金字塔頂端的是守護者,菁英階層。
為了延續某些守護者的性命,懷特史東基金會驕傲地扮演著神的角色,非法剝奪了其他較低階層人民的生命,僅僅藉由檢驗時多抽的第五瓶血罐,在你我不自覺的情況下,輕易得到了龐大的組織配對資料庫!再藉由各種非法方式強摘需要的器官,進一步進行地下器官移植手術。無數的捐贈者,並非合法宣判腦死的病人,而是加工過的意外死亡、假造器官有問題須摘除⋯⋯等無辜的受害者。不可思議的是,這麼龐大的陰謀能成功,只是因為小小的一瓶血罐,更甚者,不知情的檢驗所員工,還驕傲的表示「懷特史東是唯一一所採取這種預防措施的檢驗室」,由此可知,在醫療知識不對等、病人權利未被充分行使的情況下,有多少被檢驗者會詢問為什麼多抽取一瓶血罐嗎?提出疑問後,醫檢人員一但提出備份這個看似合理的理由時,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民眾會跟班一樣,雖仍懷疑其合法性但卻認同了這件事情的必要性,少數不認同的,大概也不敢對醫療專業人員提出質疑了!
第五瓶血罐在這樣的架構下,作者藉由三個主角之間各自的故事線,形成平行卻又相互關聯,最後串連在一起的立體主軸,在我看來,恰如同醫學上最熟悉的 DNA 形狀,兩條雙螺旋結構與鹼基,完整的編織了故事的始末:
男主角班 ‧ 卡拉漢,是一位私家偵探,從一開始因為窮困潦倒而接下了「器官守衛」所委託調查的案件:某個無任何醫療紀錄車禍死亡的男子,卻被發現臀骨上方有許多針孔。而後因無法忘懷男子父母悲傷哭泣的臉龐,他決定靠自己的力量,一步步逼近,試圖揭發懷特史東基金會的陰謀⋯⋯
女主角娜塔麗 ‧ 雷耶,則是一位不幸的非自願器官捐贈者,在某次假造的意外中,被欺騙因為槍傷與感染,她的器官已被切除,斷送了她外科醫師的未來,在眾多因此而死亡的案例中,為何她仍能活下來?竟然是因為一個更加恐怖的新計畫⋯⋯
安森博士,是一位偉大的研究家卻身體十分虛弱,顯然撐不過即將完成能改變世界的研究,幸運地找到符合配對的捐贈者,卻在要求向家屬道謝時,意外發現這一切竟是個騙局,震驚之餘他開始追尋事實的真相,在得知新器官是非法取得後,「他幾乎喘不過氣來,"取得"這個字眼像一把刀劃過他心底」,第一次想到,自己新生命的來源,居然是偷竊了某個陌生人的人生!這促使他做出了一個沉痛的決定⋯⋯
本書所探討主要為病人權利之倫理議題,第一、從一開始的未告知、未經同意便多抽取的第五瓶血罐,違反了病人知情、同意的權力;第二、經由所謂的階級來決定器官捐贈之順序,也違反了分配稀有醫療資源時應必須根據醫療的準則與沒有歧視的原則來進行治療步驟之權利;第三、非法獲得非自願捐贈者的器官,更甚至加重被贈者的病情使其立刻接受器官移植,則違反了依照被認可的醫療原則與病人的最佳利益給予治療之權利。藉由十分緊湊的節奏,讓我們在懷疑現實也會發生的驚悚感中,看著充滿勇氣的主角們,究竟他們要如何揭發懷特史東基金會的陰謀?
另外在全書的後記,作者特別提到,他的目標是藉此提出「器官捐贈」這個重要的議題:「幾乎任何人都會選擇接受器官捐贈,來挽救自己或是所愛的人的性命。但在體認這項事實之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都還沒有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要求在確定我們永久性腦死後,捐出可用的器官。」這是否很值得反思?願意接受卻不願意給予?那麼捐贈者從何而來?
「現在就有數以千計的病患在等待器官,而其中許多人會在等到之前就死去。在這段時間,卻有無數的器官被埋葬於棺材中,或葬送於火焰中,只因死者生前沒有做適當的安排」、「一位死者捐出的器官和組織, 可能改善或拯救多達五十個人的生命。」很希望能藉由本書,讓大家重視這個議題,破除各種迷思與困惑,想想⋯⋯在遙遠的那一天到來時,除了任己腐朽外,是否可以有更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