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第一名】
2014年度【第一名】
倫理議題 - 愛的決擇
新生兒中重度病房 ‧ 潘秋華
急診室角落的一張床上,躺著年紀近90 歲老奶奶,瘦弱身軀、腫脹雙腿,蒼白的臉上插著氧氣鼻導管,呼吸仍微微喘息著。「我母親是腎癌末期病人!在家吃不下及呼吸喘,看不忍心還是把她送來醫院」女兒臉上透露著淡淡哀傷訴說著:「她想要在家裡不想來,但是看他痛苦不舒服,怎能眼睜睜看她一直喘不過來呢」。我輕聲問如果這次病況不好,你們(家人)有甚麼想法?「不要插管!甚麼都不要,只要讓老母親舒服地走。」她回答著,似乎早就有心理準備,「但是我簽屬安寧緩和意願書,她們竟說:我到底是不是她的家人啊,怎麼就這樣冷漠決定啦!」我手拍拍她的肩膀,表示理解她的感受,她繼續說「難道年紀那麼大了,年輕時苦過來了,現在老了也要這麼辛苦痛苦的過嗎?」我示意的同理並表示尊重她(女兒)的想法與決定,轉過身看著滿臉皺紋的老奶奶,輕輕握著她的手並低下頭在她耳旁說著「阿嬤,住這裡 - 侯里卡昧痛喔(台語)!」她看著我點了點頭,我頓時也溼了眼眶。
人生總是有許多難以抉擇的時候,尤其面臨到至親至愛生死交關的時候,什麼樣的決定是對是錯,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此個案為高齡且癌末病人,家人的愛與不捨全看在眼裡,但是他們深深知道:若為維持生命而讓病人受更大的苦,之後的活著的品質與尊嚴將備受影響。然而中國人因道德倫理的影響下,很多家屬背負著「決策者」的責任與壓力。
住院隔天,我來到病房探視,嗎啡止痛劑使用下,阿嬤不痛了!呈現較昏睡的情況,女兒看著我緩緩地說「醫生說這次差不多是時候到了,我不想再給她多餘的折磨,只要舒服就好!」、「三年前母親罹患癌症後,常有人問為何放棄治療?如果都沒有治療,母親會活到現在嗎,生病的過程中的辛苦不是外人所能瞭解的。」我點點頭傾聽著,她繼續說「如果是我也不想活的那麼久,為了延長生命給予急救後,卻躺臥在床無法言語外、甚麼都要別人處理,這樣的生命有甚麼義意呢?」我心理想著很多家屬就是無法放下,導致許多病人身上插滿著管路,最後仍走上人生的終點。看著她堅定且從容的表情,也許心裡不知已掙扎與衝突了多少數次、亦或是一種對母親的深刻瞭解所產生的信念。
甚麼樣的愛才是愛?是強求生命的延續,把人留在身邊就好,還是該走時讓他好好的走,人的感情是複雜且豐富的有時真得無法割捨。住院第二天早上 - 阿嬤走了!聽說是安詳的離開,沒有太多的痛苦、一切安排相當順利,家人也全到齊在旁陪伴,並透由宗教的信仰及儀式帶著母親通往佛教西方極樂世界,女兒對於這次住院善終的過程則感到安慰及滿意。
這讓我想起釋慧開師父曾提及的:人生三千萬「千萬不要歹戲拖棚、千萬不要拖過人生的賞味期、千萬不要變成延畢生」,人該要謝幕下台時就要瀟灑下台一鞠躬、千萬不要變成延畢生而陷入生命的困境與僵局。「善終之路」- 人人皆期望,但是現今社會得主客觀環境卻往往讓人不得善終,甚至飽受痛苦而終。近來有許多人來院主動填寫安寧緩和意願書,我想慢慢有這種想法的人會越來越多,一方面可思考將來面臨的生命落幕該如何走;另一方面也可讓家人了解,屆時才不會讓至愛親人面對著困難的「決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