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佳作】
2010年度【佳作】
電影「人工進化」觀後感
資訊二課 ‧ 陳正泓
「人工進化」是一部相當發人深省的片子,乍看之下,或許擬真特效畫面會讓人讚嘆動畫科技的進步;或許緊湊的劇情會令人滿心期待到底劇情會如何演變;或許「人獸交」的片段帶有一點點的情色,會讓人有一點點難以接受,但是敝人認為其實導演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不只這些。在台劇「痞子英雄」影集中,裡面最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有正義的地方就有邪惡!」以及「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的影子」,意思就是說黑暗往往來自人的心中最深處的角落,看似光明正義的地方,可能也會有令人唾棄的黑暗角落,「黑暗或光明決定於人心」,此即導演文森佐納塔利也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另一層涵意。
片中的科學家身為社會中頂尖的菁英,在高科技的實驗室中進行研發與創新,在人們眼中是社會大眾學習的對象與典範,他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洗禮,但卻在法律道德與私心私慾間,選擇違反法律與職業道德的規範,他們私自將新生物培養長大,不顧後果將新生物帶離實驗室的監控,且還將人類的 DNA 加入實驗,意即主角將私領域的慾望藉由公領域的包裝而合法之,違反醫學倫理,這是相當不可取的,但很可惜的是,在現今號稱文明的世代,卻常常時有所聞,讓我們不禁懷疑,在我們接受的一連串長期教育中,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到底教育的真義是否有在成長階段深植人心、導正人心?
「人們往往在越擁有權利的時候,越容易迷失了自己。」
2010 年 5 月,某直轄市環保局科長自身知法犯法,對外查緝空氣污染,對內卻縱容自己與賓客在室內抽煙。太魯閣國家公園處長平常的任務就是要取締在森林中生火、破壞生態的旅客,但自己卻於 2009 年 10 月,違法生火,還遺留了許多垃圾。2009 年 1 月,北縣派所某員警因為懶得上街取締違規但為了要達到月績效,居然拿前幾年的民眾罰單作假,捏造成 34 張罰單,直到多位受害民眾出來申訴,警方發覺不對勁自行清查,真相才水落石出。2010 年 10 月,美國醫學史學家揭發 60 年前,美國醫療人員在實驗對象不足的情形下,在危地馬拉囚犯不知情的狀況下,故意讓染有梅毒的妓女和囚犯做愛,使他們感染梅毒,再來接受青黴素治療的實驗,目的是為了要了解青黴素要多少劑量才能治癒梅毒,以及患者治癒後再次感染的途徑,當我第一次聽到這新聞,著實感到震驚與憤怒,身為世界強國的美國,印象中一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使者,但居然會做出這種令人髮指、違反醫學倫理的事情,假醫療團「免費治療」之名,行「暗地實驗」之實,美國醫療團隊擁有治療的最高授權,但卻作出傷害其他國家人民的事情,此舉叫其他國家如何去信服他、追隨他?當與美國合作時,諸國領袖如何去信服他是真的在做治療、真的在幫助其他國家?以此推演,當片中科學家若未來確實開發出新的再生蛋白質藥劑時,病患又該如何相信他是在做真正的治療,而不是將病患當成實驗品來完成自己的私人研究?
記得高中時國文老師曾經出了這個作文題目 --「我心中的那把尺」,在當時,我實在無法了解這題目有何好撰寫的!直到現在我漸漸明白,人們隨著日子漸漸長大,周遭環境不斷地在改變,從中學生轉變到高中生,從高中生轉變到大學生,從大學生轉變到上班族,人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事、物,生活變得越來越現實,許多時候人們必須在自身利益和道德間作抉擇,選擇高道德可能就會傷及自己的利益;相反的,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又會深感愧疚質疑自己的道德良心,有些事情清晰可見,能立即在利益與道德間選邊,但有些事情卻又讓人難以抉擇,讓人們昧著良心做出與過往教育背道而馳的決定,為了成績、為了生活、為了面子、為了現實,有人只好作弊、有人只好貪汙、有人只好逞兇鬥狠,有人只好視而不見,正如片中主角,為了自己的私心、私慾,違背法律與道德倫理暗中養育卓倫,加入自己的 DNA,但當她將卓倫視為自己的女兒時,卻又因目睹不倫,為了顏面,將她視為實驗品摧毀之,最後,為了商業利益卻又暗自決定要將肚子裡的新生物保留下來。
在現實生活中,「利益」與「道德」的衝突不斷地在上演,有如蝴蝶效應般,每分每秒都有一個新的決定產生,去決定下一個事件與環境的結果。那麼「利益」與「道德」該如何抉擇才不為過?敝人認為可以分成兩個準則,第一準則又優先於第二準則。
第一個準則,「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如果作這件事情,在倫理上是不允許、在法律上是不合法,那麼就不該這麼做,以片中的培育新物種長大、加入人類的 DNA 為例,既然倫理上不允許,法律上不合法,那就不應該私自實驗,破壞自然規則。
第二個準則,Peter Singer 在「論動物的道德地位」觀點中說到「凡是具有感覺能力的動物,不論是人類或非人類,都應該視為在道德上平等的;因此,對於他們(或它們)的相同的利益,都應該給予平等的關心。」意即我們應當把適用於我們這個物種的所有成員有關平等的基本道德原則,擴大適用到其他物種的成員,即那些具有感覺能力、能夠感受痛苦和快樂的人類或非人類的利益都要考慮進去。以生產工廠為例,企業主為了利益,不斷地在製造非環保的產品,但不製造卻又可能影響千人的家庭生活。此時該如何抉擇?套用 Peter Singer 的觀點來思考,這些工廠如果繼續生產非環保產品,短期下來可能賺到錢,但長期下來造成資源無法重複使用,過多的廢棄產品必須被焚化,地球上眾多的類似工廠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氣溫上升,數以萬計的生物因不適應而漸漸死亡,以 Peter Singer 的觀點來檢視此事,那麼工廠是否要繼續生產非環保產品,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人工進化」這部電影相當好看,不僅特效逼真,劇情也相當緊湊,引領著我們進入另一個想像空間,而其衍生出之「利益與道德、倫理間衝突時的抉擇」、「黑暗或光明決定於人心」,也是導演文森佐納塔利想要給我們好好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