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表 Q&A

Q1:題目這麼多題,我看幾頁就想睡....怎麼去訪問路人?

A1:您誤會啦~!這表單不是要去訪問路人的,是希望您依我們準備好的五個面向,從周遭的公園開始關心起, 親自去走一趟身邊再也熟悉不過的幾座公園,換個角度去檢視公園「生態化」是在那個級距? 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只是獲得現況數據。所以只要走一趟公園,再依您的直覺進行判定即可,期望評估後也能帶給您一次重新認識那幾座公園的體驗。

Q2:為什麼主角是「小松鼠」而不是其他動物呢?

A2:問得好!為什麼偏偏是小松鼠呢?怎麼不是小白兔?黑冠麻鷺?夜鷺?小鴿子或小蚊子?

其實我們也很傷腦筋,「小白兔」是很可愛沒錯,既然活動屬性是民眾親子的活動不是好嗎?但…城市內不會有野生小白兔子呀!?一般民眾也不見得清楚「黑冠麻鷺」長怎樣?可能還覺得醜,同時也有把夜鷺看成是企鵝的狀況...,而「蚊子」...對一般民眾而言不是討喜的角色,雖然公園內「松鼠」太多也不見得就是生態度佳的指標,但在找不到其他更適合的小動物之下,抉擇到最後還是選擇了以「小松鼠」當主角了。

Q3:很多題目我不知道範圍,例如我不知道公園要多大才稱為較好、較適合?

A3:本活動是採以小動物的視角及個人主觀來選定所在的公園符合那個狀態,因此請依題目的設定及分數(0、1、3、5分)給予選擇,也因為題目的設計精神是在於帶領「一般民眾」以不同面向去檢視公園的「生態化」程度,因此採取通則來表示,就是面積越大的、樹林越茂密的、植栽越多樣的、生物越多的、棲地類型越多變的,就是越生態化的分數越高。

只要將您眼前的公園依題目提供的四張圖片去比對媒合,哪一張圖片較符合您眼前的公園狀態,就可直接果決的選定即可。

Q4:有些題目在公園內某區域的狀況是3分、某區域的狀況是5分怎麼辦?

A4:這個環教倡議活動是檢視公園生態化程度進行「大致的」評估,由於公園本身會有週期性或是臨時性的維護管理,如某區域偶而更換植栽、某角落植入新的幼樹木等,不可能一次全面更換,因此走幾步路、轉個角就會發現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狀況是很「正常的」,因此遇見這樣的狀況,同樣請依照個人主觀立場進行判斷,權衡一下整個公園不同狀況的比例多寡後,依題目所提供的圖片進行選擇。

Q5我認為分數是1分、他認為是3分怎麼辦?:

A5:同一座公園、同一個題目會因為評估者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分數是很正常的。因此如果兩人是各自進行同一座公園的評估時,某依題目您覺得分數是1分就是1分,他覺得3分就是3分是這是無所謂的,因為當評估同一座公園的人數累積越多時,分數將會被平均因此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而如果是一個家庭或親朋好友(多人)使用同一份評估表進行公園檢視的話,請就以民主、和平的方式進行票選吧。

Q6:我沒有太高的「生態素養」怎麼帶小孩子進行?

A6:沒關係的~因為我們已經幫您在每個題型下方都擬好「說明」了,您可於完成每個題目的同時,藉由下方較白話的「說明」來了解該題型在生態上要傳達的意義,再將意義藉由您的講述傳達給孩子聽或是一起討論,可達到教學相長、親子互動的效果喔。

衷心的希望藉由本活動的設計,您參與這個活動期間就有如參與一場親子遊戲般的輕鬆,能帶領家人及親朋好友一起走入公園、再次親近周遭的環境,以探索或尋寶的心情來一場愉快的戶外遊戲。

Q7荒野是希望台灣所有公園都「生態化」嗎?生態化不就有一堆蚊子、蜜蜂、蛇類了嗎!?

A7: 當然不是。公園依地區及需求也擁有很多種形式,例如有的主要以運動為主、有的是藝術為主、有的具有某種紀念的含意、有的則是鄰里間的社交、休憩用途,因此公園的多樣性也有如生態上的多樣性,都是缺一不可的。因此並不是要將所有的公園都「生態化」,而是將具有生態潛力的公園進行改造,使居住環境品質對於居民及生物都更為友善。

一個較生態化的公園物種相對較多,因物種較多自然較容易達成平衡,有水池的公園民眾容易聯想起蚊子也跟著多,但如果公園藉由生態化營造使得居住著蝙蝠、鳥類、蜘蛛、蜻蜓、蛙類等生物,相對的蚊子數量就會降低,也避免了殺蟲劑的週期性噴灑。

另外蛇類、蜂類在都會中原本就因食物來源不足、不容易生存加上本身也不會冒險進入對生物不友善的城市中,因此就算生態化營造完成,大型生物及對環境要求較高的生物仍會選擇自然野地居住。

Q8:要評估完台灣所有公園才能夠倡議嗎?還是要多少?

A8:倡議活動最常遇見的瓶頸是民眾看不清楚「倡議內容與訴求」是什麼?倡議單位到底要表達什麼? (這裡先不談媒體的政治生態) 因此有時就算開記者會或在立法院外喊破喉嚨,民眾仍是無法感受到這與我有何干?

因此本活動結合了置入性的環教內容,對象鎖定於「居住於都會中的民眾」,透過活動讓參與者(老師、家長、上班族、學生)影響身邊的其他友人、學校師生、於城市工作的其他上班族,關鍵則是活動後將所有數據直接端到執政官員的手裡。

活動也是要讓更多民眾清楚荒野的訴求是【在城市的生活品質可以更好,而不僅是保育團體希望公園中有生物】,所以活動目標是在【讓越多人參與活動、越來越多縣市民眾參與,而普查了多少的公園當然也很重要,但相形之下反倒是其次】。

我們清楚越多人支持與關注生活品質才是重點,數據相對之下就是輔助的有力的籌碼,而當支持的民眾成為【一股民意】就越有機會成為公部門的【施政項目】,荒野保護協會於正式場合發言邀求推動【公園生態化】的力道也就會越強勁。

Q9這樣的評估表夠專業嗎?理論基礎夠嗎?:

A9:本活動(公園生態化程度評估)之設計,主要參考坊間生態普科書籍及資料進行設計,依民眾親子輕鬆共學的方向歸納面向與進行題目設計及題目數量取捨,再剔除諸多生硬專有名詞後始完成本版本,題目設計當然不是最好的,團隊討論內容時也有很多遺珠之憾及力有未逮之處,每年仍將持續改進使之趨近專業,而目前版本已可滿足活動使用。

但優質的生活環境應該是政府本該提供給民眾的,專業的調查與理論基礎應該是學術、專業單位要進行與提供數據的,不應「本末倒置」或「推託責任」反過來要求民間團體必須提出專業規劃與進行專業的調查提出數據,甚至於提出後任由公部門及專家學者來挑剔民間團體規劃的不好、志工調查的不夠專業,此等狀況實為荒謬卻也層出不窮。

荒野關注都會的生活品質,但礙於國內外並無相關數據及研究,研究機構也未必有興趣專研無經費預算的案子,如有編業預算近年、短期內亦無法進行全面的調查與提供數據,因此本會評估組織優勢後模擬「天下雜誌」每年進行市民問卷方式,進行「民間版的公園生態化程度」普查,數據野人獻曝的提供各方參考,如公部門或專家學者有更好的調查方式願意研擬及編列預算由專業機構進行則最佳,也才回歸正常的角色定位,民間團體恢復提出訴求與期望、監督施政即可。

Q10:這樣的「民意展現」就能改變公園的規劃嗎?

A10:是的!而且已經有很多這樣的實例。

公部門依施政規劃與民眾需要(民意)進行施政項目的規劃與調整,因此越多人關注且支持的議題相對吸引越多民代、鄉代…等的關注,基於「選民服務」的精神,順水推舟的「為民喉舌」是常態,所以民意的充分展現、提出具體可行的執行建議、於不妨礙其他公眾利益的條件下是很容易促成改變的(尤其選舉前)。

本活動的定位就是希望「荒野」能逐漸成為一個反應民意的平台,以市民來自我檢視的方式達到公民參與的目的,逐年收集各都會居民對各縣市公園生態化程度的主觀認知數據,並逐年累積與公布資訊,提供公部門一個類似【施政滿意度】的民間指標,藉以讓公部門正視居住環境品質,積極尋找相關單位諮詢、列入施政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