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為獨特的個人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有的勤奮、有的懶散、有的調皮、有的搗蛋。站在父母的立場去看,不管孩子什麼樣,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老師要有父母一般慈愛的心,去關照每位學生;更要以獨特超然的耐心與愛心,去欣賞其未曾被發掘的優點,以「亮點效應」去凸顯每個人的特質,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舞台、自我成就的空間。人本心理學家康布斯曾言:「學生犯規,不是他明知錯誤而犯規,而是他只知道這樣做會令他感到滿足。」與其讓學生因犯規而滿足,為什麼不追根底的,去發揚他心裡善性的一面,尊重其人格獨特性,讓孩子在正向的行為表現上獲得滿足呢!
教師的思維
老師是個作育英才的良心事業,我們不能以過去的知識,教導現在的孩子,適應未來的社會。要隨時吸收新知,更新專業資料庫,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好伙伴,互相砥礪、切磋。以行動研究、教學研討、深度會談,增進彼此之教育專業能力,不讓我們的孩子落在起跑點之後。
所謂「教學相長」,教學是一種進步的過程。我們相信學生與老師,能夠在教與學的激盪、砥礪中,獲得滋潤與成長。雖然我們關心、奉獻,但熱切的期盼與善良的用心,無形中形成孩子的壓力與挫折,反而傷害了孩子。給孩子需要的,而不是你想給的。在極度呵護下的花朵容易枯萎,不如順勢而為,當孩子的鷹架,而非成為牽制盆栽生長方向的鐵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