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
地面觀測能力: 我們營運世界級的觀測設施(如中壢VHF雷達站),能從地面即時監測太空環境。
儀器研製能力: 我們自主設計與開發能飛上太空的科學儀器(酬載)。
衛星系統能力: 我們有能力與經驗整合、測試、並發射自己的立方衛星。
科學分析能力: 我們分析自己儀器所觀測到的資料,解讀太空的奧秘。
喜歡資料與演算法 → 遙測×AI、太空天氣。
喜歡數學推導+實作控制 → 導航、導引與控制/姿態與軌道控制。
喜歡電路/射頻與實測 → 通訊×地面站。
喜歡寫穩健軟體、做端到端系統 → 太空軟體與機載自主。
喜歡硬體實驗、熱-結構-可靠度 → 材料/結構/熱控。
整體而言,研究方向的選擇仍以個人長期興趣與投入意願為核心考量,其他條件(資源、師資、出路)僅作輔助參考。
是「科學打底、工程應用」,大概介於科學系跟工程系中間。
在太空系,你會....:
先打好科學基礎:
讀很多物理和數學,例如力學、電磁學、太空環境、電漿物理、太陽與磁層等,去理解「太空環境本身在幹嘛」。
再學工程實作與應用:
做衛星系統、雷達與遙測、酬載(裝在衛星上的儀器)、資料分析等,會接觸實驗、儀器、程式與系統設計。
簡單來說不是只做紙上物理推導的純理學系,也不是只做機構、馬達那種的純工程系。看你選擇的領域,你可以選擇成為兩者兼具的跨領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