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愛,性別無礙

採訪:王政忠(夢N協同主持人)

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3/01/29

跟著大叔走一走-賴奕銘老師(左一)、陳靜芳老師(右二)、張玉鳳老師(右一)(照片來源:夢N團隊)

學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是希望透過教育教導每位孩子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性別偏見,以促進性別實質上的平等。除了性平系列競賽及週會演講活動外,臺北市立北投國中更是將情感教育融入於教學中,目前任教輔導科的賴奕銘老師從「失戀博物館」說起,帶領孩子認識自己的情感,學會如何愛自己,看重自己的價值和內心深處的感覺,進而尊重他人。

用心感受無所不在的愛


奕銘老師說:「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透過教學,我們希望能夠引導孩子由內到外學習認識自己的性別,同時也學習與不同性別的人相處與互動。」


課程中,奕銘老師介紹2013年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失戀博物館」展覽,裡面蒐羅來自世界各地關於失戀後被留下的物件和故事。雖然,每個物件各自有不同的過去,但同樣的是它們都在紀念生命中曾經燦爛的時光,並且讓每位進到展場的觀者獲得心靈上的安慰。


「失戀博物館展示的是關於傷心、遺憾的過往,將失戀博物館的概念轉化為愛的紀念館,我想讓同學從身邊發掘代表專屬自己愛的印記的物件,它們或許可以帶來安慰、鼓勵、陪伴,讓自己更有動力繼續向前邁進。」奕銘老師說。從回憶、意義、感謝,三個面向思考物件和故事與自身的關聯,最後再與班上同學分享。


從愛的紀念館讓孩子感受愛的無所不在與意義,無論是親情、友情或者是愛情,當我們以正向態度與孩子談論愛的時候,那麼他們也更能合宜地與他人相處、互相尊重。

「愛的紀念館」課程教學
(照片來源:夢N團隊

性別議題多元討論


除了在輔導課,北投國中的教學團隊也會將性別教育議題融入於各領域之中,如:公民、健康教育中,讓不同科目的老師一起共備討論,從不同層面和視角以螺旋式加深、加廣,協助學生能深化及提升性別平等的意識。


張玉鳳老師(一)、陳靜芳老師(二)與大叔說明共備過程(照片來源:夢N團隊

公民科陳靜芳老師以海龜湯情境推理遊戲,帶領學生討論「葉永鋕事件」,她問:「有一位九年級的學生,在下課前離開教室去廁所後,便再也沒有回來,請問發生了什麼事?」藉由課堂討論,不只讓孩子了解法律制定上的轉變,從二元性別的《兩性平等教育法》修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法》,也知道如何從法律中保護自己,甚至是因為有人犧牲生命,讓性別議題更顯得重要。靜芳老師從課程中讓學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親身經驗,「當下的感受是什麼,如果類似經驗再次發生,會採取什麼行動呢?我希望,學生能思考多元性別差異,進而理解每個人都有與身俱來的獨特性。」靜芳老師認真地說。


健康教育張玉鳳老師則是讓學生分組以身體界線圖認識身體自主權,經由討論後會發現每個人對於身體界線有不同的想法,也因為差異,我們都需要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與意願。

打造友善性別教育環境


性別就是生活中無所不在的一部份,奕銘老師與校內夥伴靜芳老師和玉鳳老師一起規劃性別教育課程,是期待透過教育讓學生對於性別刻板印象能夠逐漸改變,並且自我釐清與探索。透過課程讓孩子學會愛如何合宜健康的表達與互動,建立友善尊重的校園性別環境,讓性別平等如呼吸一般在你我生活。


賴奕銘老師準備教材「愛情卡」(照片來源:夢N團隊)

《跟著大叔走一走》EP7 大叔的真情告白?!😮性別教育教什麼 ft.賴奕銘老師
(照片來源:夢的N次方Youtube)